附篇十九、《二十四孝》与《红楼梦》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
其实,是西汉刘向最早编辑了《孝子传》,而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佛教变文《二十四孝押座文》,则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二十四孝”作品,据考证,作者乃五代和尚圆鉴大师云辩。此后也有不少版本如:南宋画家赵子固作过“二十四孝书画合璧”一图;元代“常州王达善所赞《二十四孝》,以《孝经》一章冠于编首”;王克孝《二十四孝图》,既有序、说与诗,又有图。另据林荣发撰文考证,《二十四孝》一书的作者共有三种说法:
1、元朝郭居业,见清末凫山人(潘守廉)在《二十四孝图说并诗》的自序中说:“至元朝郭居业始将伊古以来孝行卓著者集24人,名二十四孝,以昭后世。”
2、元代郭守正,见清代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中:“坊间所刻《二十四孝》,不知所始。后读《永乐大典》,乃是郭守敬之弟守正集。”
3、福建尤溪的郭居敬,见明代著名文献学家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一·节义考·孝子》:“郭居敬尤溪人。性至孝,事亲,左右承顺,得其欢心。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人孝行之概序而诗之,名二十四孝诗,以训童蒙。”林荣发认为,郭居敬最早将中国流传深远的二十四孝故事进行增删、并以诗配画的形式固定下来,撰辑成《全相二十四孝诗选》一书。
《红楼梦》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第3段有凤姐语:“便不是从小儿的兄妹,便以伯叔论,那《二十四孝》上'斑衣戏彩',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了一笑,多吃了一点儿东西,大家喜欢,都该谢我才是,难道反笑话我不成?”可见曹雪芹对《二十四孝》是熟知的,应当是他从小便在私熟里面背熟了的故事。
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与曹雪芹相比,张之洞等人的年代要近很多,对我们来说没有研究价值。但据此却可推定,《二十四孝》别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应是郭居业所作。
其中人物是:虞舜(上古);汉文帝(西汉);曾参(春秋);闵损(春秋);仲由(春秋);董永(东汉);郯子(春秋);江革(南朝梁);陆绩(三国);唐夫人(唐朝);吴猛(晋朝);王祥(晋朝);郭巨(晋朝);杨香(晋朝);朱寿昌(宋朝);庾黔娄(南齐);老莱子(春秋);蔡顺(汉朝);黄香(东汉);姜诗(东汉);王裒(西晋);丁兰(东汉);孟宗(三国);黄庭坚(北宋)。
有研究者曾为《二十四孝》合理排序,目标是要去除等级糟粕,把古人“乱套”、“错位”的《二十四孝》重新按历史年代顺序排列。但二十四孝中,一些故事的年代说法不一,存在很多争议。所以,若以年代久远作为排序依据,颇有难度,存在许多不同观点,现仅举研究者排出的两个版本: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刻木事亲,埋儿奉母,拾葚异器,卖身葬父,行佣供母,扇枕温衾,涌泉跃鲤,卧冰求鲤,怀橘遗亲,哭竹生笋,闻雷泣墓,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辞官寻母,涤亲溺器。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这样做劳时废力,但无论如何,总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且事实上,与我们的红学研究方向也完全不同。我们想知道的是,曹雪芹所见《二十四孝》,究竟是什么样子。当然,他三百年前看到的、熟读记诵的,应当是郭居敬《二十四孝》。既然它已经在《红楼梦》前八十回出现,而且与“十二”这一数字有倍数关系,那么这些人物便同“正邪两赋”两次列出的二十六人一样,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对象。
我们可以看到,郭居敬并未按照年代久远来排列人物顺序,具体故事是:
一、孝感动天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瞽叟之子。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合宝玉同时迎娶黛玉、宝钗);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我在《红楼悟梦》“贾雨村的‘正邪两赋’之二”里面,分析出舜暗喻黛玉。没想到他还在《二十四孝》里藏着,足见《二十四孝》与《金陵十二钗》的特殊关系。由于尧也是暗喻黛玉,“嗣尧登宝位”,即是曹雪芹在后三十回写“一轿娶双娇”的灵感来源。
二、亲尝汤药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第三子,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放心后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重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发达,与汉景帝所统治的时期并誉为“文景之治”。(正合宝钗之德,以及她治家理财之能)
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合黛玉早逝,宝钗苦苦支撑贾府家业)“巍巍冠百王”,正合宝钗“牡丹花王”之身份。
三、啮指心痛
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世称“曾子”。他学识渊博,提倡内省,主张“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著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找曾子,母亲不知他的去向,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来找你,我就咬手指告诉你,让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子是夏禹之后,地位很高。北宋徽宗时又加封为“武城侯”,南宋度宗时加封为“国公”(合荣宁二公),元至顺元年加封为“宗圣公”,到明世宗时改称为“宗圣”,地位仅次于“复圣”颜渊(合元春地位)。“儿心痛不禁”,合元春在宫中的权利纷争。
四、芦衣顺母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闵子骞的生母过早去世,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合探春庶出身份)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假棉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子骞牵车。因天气寒冷,浑身打颤,闵子骞将绳子掉落地上。父亲一鞭打过来,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子骞受到虐待,非常气愤,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子骞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不过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同亲子。
其先祖是鲁国的第四代国君鲁闵公,其父闵世恭为八世祖(合探春之高贵身份)。闵损是孔子的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合探春远嫁,庚辰本第二十二回有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五、负米养亲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这使他常常想起双亲在世的情景,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百里负米去孝敬父母,也实现不了了。”孔子赞扬他说:“你侍奉父母,真是生时尽力,死后尽心啊。”(《孔子家语·致思》)
仲由性情刚直,好勇尚武,曾对孔子发过火(合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孔子对他启发教导,为子路所接受。他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做孔子的侍卫。后做卫国大夫孔悝的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合湘云性格)。“身荣亲已没”,正合湘云判词:“襁褓之间父母违”,“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六、卖身葬父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董永是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父亲亡故后,无钱殡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愿结为夫妇,同到富人家做工。富人家让女子织布三百匹,就可以赎身回家。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了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天仙配的故事千古流传。“仙姬陌上逢”,合妙玉的仙界身份。而织女是天帝之女,正合妙玉出生高贵,才华横溢。
七、鹿乳奉亲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春秋时期的郯子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郯子便披着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被猎人看见,刚要对他射箭,郯子急忙脱下鹿皮,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诉猎人。猎人敬佩他孝顺,以鹿乳相赠,并护送他出山。
郯子治国讲道德、施仁义、恩威有加,百姓心悦诚服,使郯地文化发达,民风淳厚。(合迎春个性特征)“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正合迎春误嫁中山狼的薄命结局。
八、行佣供母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佣力以供亲。
江革少年丧父(合惜春),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劫持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漂泊到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宁可自己贫穷得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今HEN省兰考县)人,为南朝宋齐间士族的名流,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正合惜春身份)。好文辞,历官八府长史,不屈服于权贵(合惜春个性)。
九、怀橘遗亲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SH市松江)人,古代科学家。六岁时,曾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来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别时跪拜,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只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合凤姐之才)
孙策占领江东后,驻扎在吴郡(今江苏苏州),陆绩成为其宾客。当时张昭、张纮、秦松作为上宾,一起讨论关于当下四海尚未泰平,须要用武力来平定各地,当时陆绩因年少,所以坐在最后面,于是他在远处大声说:“当年管夷吾在齐桓公下任相,九次聚合诸侯,一统天下,不用兵车。孔子说:‘远处的人不服从,只要专心修正文德,他们自己就会来投降的。’现今讨论的人不务求怀取道德的技术,而只是崇尚武功,我陆绩虽是年幼无知,但还未能安心。”听到少年陆绩的回答,张昭等人对他甚为惊异。如此语惊四座之口才,正合凤姐。
陆绩十几岁时,容貌雄壮,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学识已然超过比他年长的人,同顾邵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合凤姐之才。“袖中怀橘实”也是凤姐暗藏风险的提示。
十、乳姑不怠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崔山南,是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不能嚼食。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一番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唐夫人)之恩,但愿你们后辈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唐夫人)。”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全家都孝敬祖母唐夫人。
“愿得子孙如”,正合巧姐。
十一、恣蚊饱血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吴猛,是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非常孝敬父母。但家里贫穷,夏天没有蚊帐,蚊虫叮咬得父母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睡觉,任凭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蚊多不敢挥”,正合李纨之个性。
十二、卧冰求鲤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