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握着骆如念的手,凄然安慰道:
“世事无常,多有无奈,娘子不必自责。松月说娘子近来已昏厥数次,切莫伤心过度损了身子,母亲有知也是不舍的。”
骆如念慢慢止住哭泣。苏轼倒了一杯温水护着她喝下去,又把被子往上掖了掖,摸着骆如念的手些许回暖,才放心地在床沿坐下。
多年未见的小夫妻两两相对,明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苏轼深深看了骆如念一眼,张开臂膀重重地把骆如念揽进怀里。
骆如念也紧紧抱着苏轼,贪婪地感受他的体温和气息,深深呼吸沉醉叹气,宁愿时光就此停止。不过,虽然梦寐以求的男人就在身旁,她却老老实实地不敢动。
无他,因为想对男神的世界了解更多一些,她曾恶补宋朝历史、风俗和言辞习惯。北宋是个严格执行丁忧(就是为父母守丧)礼制的朝代,尤对官员和士大夫群体约束为重,要求三年丁忧期内(通常是27个月,号称三年)要戒喜庆戒娱乐戒宴请戒美色,违背者被视为品行不佳,在任官员会受到抨击弹劾甚至罢免,儒生则会受到不被朝廷起用等严惩。
骆如念当然不希望心爱的男人受到任何一点抨击或伤害。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她这段时间好好照顾苏轼养胖养壮他就好了……
骆如念陶醉地倚在苏轼怀里半晌,突然想起什么,赶紧从男人怀里闪身出来,半坐着福了福。
“妾身给官人道喜。恭贺官人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苏轼点点头,对天拱手道:
“今上仁厚爱民,励精图治,求贤若渴,我与子由得蒙圣恩,实乃大幸。”
“听闻官人此番赶考拜得良师,殿试更是独占鳌头,不枉家中长辈辛勤教导,十数年寒窗苦读……”
话一出口骆如念心中悸动,赶紧提醒自己打住,“子欲养而亲不待”乃人生遗憾,她可不能在心爱之人心上撒盐。
敏捷如苏轼显然迅速总结了段意,又立马进行作文拓展。他深深叹了口气,黯然道:
“我与子由今日在祠堂中已敬告母亲,拜谢养育大恩。”
骆如念点头表示共情,苏轼顿了顿,把妻子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捂着,沉浸在往事回忆中。
“幼时父亲多年云游,母亲考查我与子由读书甚严,她常边纺纱织布边督着我俩读书写字。偶有偷懒,即用戒尺轻敲手掌,诫言好男儿应立乎大志,奋厉当世,不辱苏门亦无愧国家。我俩时常听她训导,渐而自觉用功,母亲甚是欣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