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先生,你的红茶品质很不错,希望下次我们能继续交易。”
“当然了爵士,但是您知道的,现在北半球已经是冬天了,这个季节并没有什么茶叶,预计要北半球的夏天,我才能再来一次。”
“没问题,你知道我的地址的,到了码头给我拍电报,我一定给你一个满意的价格。”
双方交谈了一会儿,直到黑奴把船上的茶叶全都搬走。
“我们没有白来,上等红茶172镑每吨,特等红茶244镑每吨,比在伦敦高30%。”
夏尔松了口气,看着账单和汇款,五味杂陈。
他们现在在开普,非洲大陆南端,曾经的黄金海岸。
他们一路都是沿着传统的欧亚航线航行,也就是先过缅甸海,绕印度经阿拉伯海进入亚丁湾,从红海进入苏伊士,抵达地中海。
在奥斯曼帝国略做等待,打听行情后,决定停止去黑海的行程,因为沙皇那边今年的茶叶价格也不好。
之后在意大利、法国,以上等红茶均价135英镑每吨、特等红茶160每吨的价格散货。
效果不错,虽然没有遇到人全部吃下,但码头上零零散散的订单也很快就散出一半的货物。
之后夏尔停止了散货,决定去茶叶消费最大的英吉利去挣大钱。
然后刚进市场就被打了个七零八落,先是税收,看到是来自华夏的上等茶叶,要征收35%的关税。
然后是需求下降。
二十年前,英国人平均茶叶消费量3磅,70-80%都来自华夏。
而此时每个英国人的年平均茶叶消费量超过5磅,却只有11%来自华夏,剩下的,都来自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
为什么?因为那是它的殖民地,人工成本近乎没有,公司直接销售,也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在价格上,印度茶比最便宜的华夏茶都有优势,甚至能到零售价才90镑每吨的地步,进口价格得砍一半,和汤父买破产茶叶的价格差不多,还没算运费呢。
当然,便宜的都是低级茶叶,夏尔带的上等茶叶还是有市场的,但价格也不好,基本就在一百镑上下浮动,比法国和意呆利还低。
找了几个买家,夏尔都准备自认倒霉了,忽然看到了报纸上关于非洲大陆最南端物价的报道。
然后,几人商量了一下,采集了部分在南部非洲好卖的物资,又招揽了一些客人,能保证跑一个来回也有的赚后,顺着大陆架南下。
这次选最短航线,航程一万四千公里,航行时间三十天,燃料和物资消耗三千多镑。
但运气很好,一半的船舱有客人,货舱也揽收了几百吨散货,船票和运费小赚两千。
这里的茶叶消费量没有英吉利本土那么高,但价格更好。
特别是在这里有大量阿三、黑人也喝茶。
阿三和黑人喝便宜的印度茶,当地庄园主、工厂主们自然不可能和奴隶喝同样的茶,所以华夏茶出奇的畅销。
……
闽都,汤府。
汤潇逸和汤父正在享受难得的假期。
清承明制,一年根本没几天假,不过冬至到第二年元宵,有一个月的长假,这段时间只处理紧急公文。
这些天可把汤潇逸折腾惨了,跟着汤父四处走亲访友、拜访官员,
“爹,那牛大人竟然还给您送礼了,总督署独一份呀。”汤潇逸看着礼单,盘算着能换多少钱。
那五千人,最终只招了800人。
而且现在徐希颜的任命还没下来,暂时在刘一鸣妻弟那边做整训。
“你别看了,这些东西不能当,等下让你娘收拾一下,接下来还要拿去送人,还得赎咱们家的铺子呢。”汤父见汤潇逸又要开始算,急了。
今年给各方官员的年节礼,他都把铺子的地契当出去才凑齐。
太穷了,上一个这么清汤寡水的年,好像还没有汤潇逸。
“我就看看而已,又不抢你的,顶多算借……”汤潇逸小声的说着。
汤父闭着眼睛不理他。
“老爷,有少爷的电报,海外来的,船有消息了。”管家单手提着马褂,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刷!
汤潇逸一把拿过电报,汤父晚了一步,走到他身旁,伸着脖子看。
“营收十五万一千八百七十八,支出一万四千,已经存入账户,正在开普招揽客商,即刻启程。”
“怎么才15万两?这不亏成傻子了吗?还支出了一万多两,这……”汤父右手微微颤抖,看起来血压已经冲上来了。
买船、买货、招人、出航,前前后后花了二十几万两,汤家基本算倾家荡产了。结果抛开支出,最终还是亏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