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的办公地是在皇城东北,一个很小的二进院,出玄武门绕过万岁山到达北中门,再向北走一段,到达黄瓦东门,将自己的印信交给驻守的东厂太监,进门之后再向东第二个院子就是明朝三大职权中心之一的司礼监。

萧敬步伐轻盈而谨慎的向司礼监走着,心中暗自思量即将面见兴公公所需要说的措辞。

兴安是安南人,十二监太监中有三分之一是安南人,比如原司礼监秉笔太监金英现在被关在大牢里,尚义、王瑾、阮浪、阮简、阮伯山这些都是十二监里掌权的人物,甚至可以这么说,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安南籍的太监因为无法魂归故里,才会全心身投入到监建宫殿寺庙器具的伟大行业中。如果不是建设牵扯到了他们绝大多数精力,整个景泰朝很可能会是一群安南太监说了算。

“阮公公,属下有钱粮方面的要事需要面禀干爹。”说罢直接给阮文手里塞了一块小银锭,“这是请公公喝茶。”

阮文看掂掂银子,“不错呀,小敬子懂规矩,在这里候着,咱家去给你通禀一声。”

不多会儿,阮文示意萧敬可以进去,并叮嘱:“督公最近正在因为钱粮事儿忧心呢,回话的时候机灵点,别让督公不高兴。”

“这是必然,带来的是好消息。不会让阮公公为难。”阮文是兴督公的心腹,萧敬朝他行礼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襟,确认没有纰漏。深呼一口气,撩帘缓步进入室内。

室内的陈设简朴而不失雅致,没有奢华的摆设,唯有那尊沉香尊胜佛母像散发出淡淡香味让人觉得禅意至极。

“儿子萧敬,拜见干爹,干爹金安。”萧敬磕跪在兴安面前,头与地上的碰撞发出金属一般的声响。

兴安仍坐在躺椅上,目光深邃的打量着萧敬,开口问:“钱粮的要事?”临近中秋,内廷的钱粮是最操心的,这几年,江南的税赋锐减,而就在刚刚山东巡抚薛希琏上报,连年干旱,京杭运河山东段水位已见底,希望京城早日备粮,以免出现粮荒。

“儿子深知干爹为近来钱粮发愁,与会昌伯家的一个小子,谈了一份粮食交易,这是他所提供的米。”说罢便跪身向前挪动到兴安身旁,双手把怀中的纸包打开显露出贡米呈给兴安。

兴安这时才起身接过米来,清香晶莹,“这米不像是江南贡米,江南米透亮油润,此米色清而白透,细长如菰。来人,把此米蒸一碗给我送来。”

阮文赶紧进屋,接过督公手中的大米,退下。

“据说此米是会昌伯孙家中秋上贡给皇太后的贡米筛选下来的。既然能拿出来交易,儿子认为此等米的数量不少。” 看到兴安又把眼睛闭上了,萧敬知道这个事儿是成了,又补充说到:“除此之外他好像能够有办法不通过尚膳监把吃食带到宫里去,儿子我一直负责尚膳监的一部分配额的分发,与记录在册的账目都记得清楚,其它监司局也没有这个额度。”

听到这个兴安消瘦的脸上才显露出一丝表情来,“会昌伯家的小子有点手段,你说他叫什么?”

“干爹,他叫王宪,是会昌伯家的远房亲戚,但是据说在孙家很受宠,年纪应该不超过十五岁,上任当天是会昌伯亲自送到玄武门当差。有个跟班,叫王启年,去年因为从大同押送副总兵孙镗的小儿子孙宏,路上出了岔子,走了孙家的路子保住了命,但是官职从副百户降到力士。”萧敬把自己打听得来的消息都告诉了兴安。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