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想了。太爷太奶走时,并没有怨你,反而还有些愧疚,说不该让你离家出走。”

“父母在不远游,无论怎么说,我没经过父母的同意便离开,那便是不孝,更遑论我连他们临走一面都没见上。”

王云海见自家三爷,语气有些哽咽,连忙岔开话题。

“三爷,今天是远儿上学的日子,是喜庆的日子,您这样也太扫兴了。”

“嗯,对。年纪大了,总是容易想起以前的事情,让你见笑了。

你是远儿的堂兄,都是一家人,在李童生那里有什么忌讳,你可不要瞒着哟。”

“三爷,您说什么胡话呢?远儿是我堂弟,我再怎么样也不能坑自家堂弟呀。

李童生是个六十多的老头,平时都十分好讲话,我们遇上什么问题或给孩子取名,他都十分和蔼。

但是他在读书上,却十分古板严格,就说我家的文贵,就被打了手心几十次了。

文贵、文吉,你们俩年纪更大,要照顾好你们堂叔,要让他受了欺负,小心你的皮子。”

拉着王远在前面蹦跳的王文贵、王文吉两人,听到声音的瞬间,站立不动颤抖了两下。

“好的,二叔(爹),我们知道了,会照顾好王远堂叔的。”

………

下河村周围十几里,总共也就五个村庄,上河村、下河村、李家村、月湖村、马家村。

与下河村相邻的,就是上河村和李家村,之间距离约莫三四里。

不过下河村和这两个村子的关系,是截然相反的。

在农耕社会,水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上河村和下河村共同使用一条河流,那么冲突不可避免的爆发。

在播种期和灌浆期都需要大量的水源,但是河流也只是四、五米的小溪而已。

想要满足两个村子,所有百姓灌溉、生活、饮用,那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每逢春秋两季,两村都会为水源而起争斗,甚至有时候会发展到械斗的程度。

但是李家村就不一样了,下河村和李家村之间还隔了一座小山包,双方之间并没有什么冲突。

反而因为李家村地主是十里八村的大善人,而导致李家村和周围村庄关系都很好。

王远这次要去的私塾,就是李家村地主开办的。

原先只是教授李家村的孩子,后来渐渐放开了限制,李童生的束脩十分便宜,一年仅需一钱五分银子。

到达李家村总共有两条路,一条是绕过后山,大概有三里路程左右。

另一条路是走山路越过后山,这大概只有一里左右。

前者虽然路远,但是胜在平坦且安全。后者虽然路短,但是山路崎岖且危险。

走了约莫一刻钟(十五分钟),众人便来到了李家村。

王远已经是第4次来李家村了,除了刚出生那年,每年奶奶都会找个农闲的时候,带着全家来李家村省亲。

李家村是附近的人口大村,足足有一百多户人家,八成以上都是姓李的。

之所以有这样幸存下来的大村子,也是因为宁王叛乱时,李家村的人逃到了后山躲过了一劫。

都到了老丈人家附近,当然没有不去拜访的道理。

私塾的位置,就在李家村祠堂旁边,而李地主家的大院子也在祠堂旁边。

王云海带着侄子和儿子去私塾,爷爷则带着父亲和王远,一块去李地主家拜访。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