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四年的九月十五号,是赵紫成忘不了的日子。

那天,高中刚毕业的他,和二十个年轻人,戴上大红花,被两辆大解放拉着,到离家五十多公里的梨花乡插队落户。

初秋的风吹在赵紫成只有十五岁的脸上,他满心欢喜,不由得跟着同伴大声唱起歌来。

赵紫成的出生年月日是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一号,应该是还不满十六周岁,可户籍资料表上,他的出生年月却变成了一九五七年的九月二十一号,整整提前了一年。

赵紫成上学早,当时上小学的时候,年龄卡在九月一号之前出生的孩子,还是赵国富和学校好说歹说,才送了进去。

同年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五七年和五八年上半年的,现在已满十六周岁,正好符合上山下乡的年龄。

赵紫成却不够。

街面上每天都有跟在父母后面置办东西的半大孩子,个个喜气洋洋,看着跟要过年似的。

赵紫成作为班里最小的学生,与此无缘,而且,他只能在家待业,等明年的招工考试,明年,他就满十六周岁了。

隔着院墙,赵紫成都能感受到那种即将奔赴新生活的热烈气氛,这让他倍感郁闷。

赵家有三个孩子,赵紫成是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

作为家中长子,赵紫成从小到大没让父母操过心,可这一次,他一反常态,在家里闹起了别扭。

赵紫成想要上山下乡。

“人家有政策,又不是咱说了算,你先找个临时工干着,等明年,明年你年龄够了,下乡参加招工考试都行。”

赵紫成坐在堂屋门口,父亲赵国富要去上班,赵紫成抬起腿挡着。

赵国富劝道。

“要等一年……我不管,反正我要去!”

赵紫成低着头,执拗地说道。

“让开!让你爸去上班,别不懂事!”

赵紫成的妈妈郑琴呵斥道。

“……”

赵紫成犹豫了一下把腿挪开,脸上却有眼泪流下来了。

“……”

赵国富看了一眼儿子,没说话,从门口出去了。

“看你这点出息!多大了?为这点事还值当哭!”

看赵国富推着自行车从院子里出去了,郑琴对赵紫成说道。

“……我就是想上山下乡!听别人说年龄不够能改,为什么我就不能改?”

“人家改是人家有门路。”

郑琴说道。

“……人家的门路是怎么来的?你们在这淄城住了这么多年,白住了!”

赵紫成哭着说道。

“你!”郑琴没想到一向懂事的儿子嘴里能说出这种话,被气得愣了一下,随后说道:“我们是白住了,你看谁没白住你就去找谁,叫爸叫妈我们不拦着!”

郑琴说完,拿起门后挂的那只布包走了。

郑琴在街道上的酱菜厂干临时工,早晨七点半上班,七点就得从家里走。

“哥,你为啥非要去上山下乡?在城里上班多好?不比在地里劳动强?”

赵紫成的大妹赵晓梅背着书包从赵紫成旁边走过,说道。

“……”

赵紫成没理赵晓梅,他擦了一把眼泪把脸扭到一边。

“我上学去了。”

赵晓梅又说了一句,走了。

今年赵晓梅刚升初中二年级。

早上七点零五分,家里只剩下坐在门口使拗的赵紫成,还有他五岁的小妹妹赵晓芳。

晓芳本来是去托儿所的,赵紫成六月份毕业在家,郑琴就不让晓芳去了,让赵紫成在家看着。

“你在家没事,看着你妹妹,还能省托儿费。”

郑琴这样说的。

不按点去托儿所,晓芳就没有必要跟着大人早起,这时候还在床上睡着。

……

上午十点多,赵国富骑着自行车出现在酱菜厂的门口。

传达室的老头把郑琴叫出来,郑琴穿着工作服,带着套袖,还有一身的酱菜味道。

“你咋来了?”

郑琴一看是赵国富,有些意外地问道。

“……找你商量点事儿,在家说不方便。”

“啥事?”

“老大这事你看怎么弄?”

赵国富问道。

“还能咋弄,先干一年临时工,明年再说。”

“……可看他这个样,怕是迷上上山下乡了。”

“还是个孩子,这个劲几天就过去了,不用搭理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