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日军这次看走眼了,驻守上海闸北区的不是东北军,也不是国民党中央军,而是广东地方部队。

等等,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国民政府的钱袋子,怎么会安排一支地方部队驻守呢?还是长期和蒋介石不对付的粤系?

这个事情是必须要聊清楚的,如果上海和东北一样迅速丢失,中国抗战的局面可能比历史上还要难上千百倍。

前面文章已经说过了,蒋介石年轻气盛,冲动之下软禁了胡汉民,引起国民党内部的又一次分裂,胡汉民是广东人,粤系的精神领袖,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广东聚集,1931年5月27日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和南京国民政府唱对台戏,蒋介石眼睛里面从来容不下和他作对的沙子,厉兵秣马,调兵遣将,准备两线作战,同时消灭红军和广州国民政府。

正在宁粤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九一八事件爆发,东北迅速丢失,三次围剿红军的行动又全部失败,国民党内分裂,出现两个政府,三连暴击,蒋介石受到国内和国民党内排山倒海的批评声,在北伐和中原混战中积累起的威望损失殆尽,不得不放下身姿与广州国民政府谋求合作,起码先解决内部矛盾嘛。

广州国民政府表示,谈可以行,但必须先放了胡汉民和李济深,蒋介石表示同意。鉴于蒋介石一贯说话就像放P,汪精卫和孙科等人压根就不相信蒋介石说的每一个字,连标点符号都不信,双方没有一点信任度,在这种情况下谈判,必须要找一个双方都信的过的人。

陈铭枢就是这个人选,这哥们是标准的粤系出身,李济深的部下,不过一直比较有想法,北伐时期就和蒋介石眉来眼去,保持有限度的合作,在蒋桂战争爆发之前,蒋介石为了打破粤桂联盟,设计将李济深骗到南京软禁起来,支持陈铭枢站出来夺权,坐上了粤系老大的位置,蒋介石此时还是比较相信陈铭枢,但是让蒋介石没想到的是,陈铭枢当上粤系老大后,心态就变了,当上老大就要为下面的兄弟们考虑,一味牺牲手下兄弟们的利益,老大的位置是坐不稳的,所以一个李济深倒下了,蒋介石又扶持起另外一个“李济深”来了,这个就是辩证法,蒋介石没学过,又看走眼了。

回到当时,在陈铭枢的调解下,1931年10月14日,蒋介石释放了胡汉民和李济深,11月,孙科要求蒋介石辞职,在内外压力下,蒋介石决定再玩一次金蝉脱壳,同意辞职,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同意辞去总司令和行政院长等职务,12月22日,国民党四届一中全会召开,选举林森为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长。

蒋介石虽然回老家了,但是国民党中央军将领都是他的黄埔学生,这些人只听蒋校长的,以蒋介石的德行,万一汪精卫和孙科这些人到南京后,被蒋介石派部队一网打尽,那不久羊入虎口了吗?为了保证绝对安全,必须将南京和上海的地盘控制在自己军队手里,于是新的南京政府将粤系十九路军从江西剿共前线调回南京和上海驻守,就这么的,十九路军就成为上海守军了。

孙科非常讨厌蒋介石,蒋介石囚禁胡汉民之后,孙科就偷偷跑到了广州,公开和蒋介石作对,为了置蒋介石于死地,孙科花重金收买上海“斧头帮”帮主王亚樵刺杀蒋介石,可是蒋介石防卫太严密,王亚樵始终找不到机会下手,孙科无奈之下,决定干掉自己的便宜舅舅宋子文,摧毁蒋介石的敛财机器,顺便警告国民党内其他人物,别整天跟在蒋介石屁股后面晃悠。

当然,在刺杀行动中,宋子文命大毫发无伤,他的秘书倒了大霉,替他送了性命,从此宋子文就记恨上了孙科这个便宜外甥,两人变得水火不容,蒋介石下野之后,宋子文也宣布下野,倒不是为了向蒋介石表忠心,实在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这个仇人是孙中山的儿子,打也打不得,杀也杀不得,为了避免堵心,干脆一走了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