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镇与桃花岭相距十里之遥,郭逍遥骑着自行车,耗费了半小时方才抵达。

这还是因为走的是山路,坑洼不平,若道路再平整些,速度还能更快一点。

只是,倘若让王强老爹知晓郭逍遥这般猛蹬他的二八大杠,全然不顾路况,估计他的心都要滴血了。

在凤栖镇,有一个规模极大的国营单位,便是凤栖煤矿。

别说是在凤栖镇,就算是在整个青岗县城,这煤矿都称得上是支柱产业。

凤栖煤矿里员工多达两千余人,矿工大多是附近的居民。

当然,也有外地人员前来下井背煤,不过这些人中多数是“身上有事”之人,出来躲避追捕。

这份工作成天都在地下,鲜有人来调查。

再者,下井背煤极度危险,今日下井了,谁也不知还能否活着上来。

故而这些人都不太看重钱财,赚到手便肆意挥霍。

尤其是那些身上有事的,更是过一天算一天,哪还顾得上将来。

煤矿门口人最多的时候,当属上下班的时段。

两千多人的厂子,人员进进出出,熙熙攘攘。

郭逍遥之所以骑得如此之快,就是想赶在工人们下午上班前抵达煤矿门口摆摊。

有王强他们几个帮忙,约八洗脸盆的小鱼被郭逍遥一次性卤制完成。

十二刃的大锅,即便再多上几盆小鱼也能容纳。

由于没有合适的东西盛装如此多的小鱼,郭逍遥清洗了几个尿素袋子里的塑料布袋子。

这东西甚是好用,防水性能极佳,卤制好的小鱼装在里面,汤汁不会外渗。

虽说卤汁并不装入,但用普通袋子也会让外面湿成一片,还会影响口感。

此时,塑料方便袋尚未普及,农村人都用化肥袋子里的这种塑料袋。

下雨天,孩子们还会披着它去上学,并非喜欢用它替代雨衣雨伞,而是乡下人着实买不起那般昂贵的雨具。

到了煤矿门口,眼见已有工人陆续进厂,郭逍遥赶忙着手支起摊子。

自行车后座上层层摞着三个尿素塑料袋,里面装着的正是三种口味的小鱼。

由于外面还分别套着化肥袋子,故而不必担心会被磨破。

郭逍遥将袋子取下,一一敞开袋口,刹那间,香味四溢飘散开来。

此时物资依旧极为匮乏,并非手中有钱便能买到美味佳肴。

这种在 21 世纪风靡全国的劲仔小鱼,回到八十年代又怎会不引人瞩目?

刚把袋子摆好,便有一群人围了过来。

“哥们儿,你这是啥呀?咋这般香?”

人尚未走近,便已有人发问。

“咦?是小鱼,兄弟,这些小鱼卖吗?”

待看清了东西,煤矿工人们纷纷询问。

原本郭逍遥还打算吆喝几声,瞧见一下子围上来这么多人,也就无需费这力气了。

“各位叔叔大爷、婶子大娘、大哥大姐们!

这些皆是咱桃花岭大河里的野生小鱼,经由我祖上传下来的秘方卤制而成。

保准鱼鲜味美,吃了这一口,就还想下一口!”

郭逍遥一本正经地胡诌起来。

将他卤制的小鱼夸赞得仿佛此鱼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一般。

“小兄弟,有你说的这般神奇吗?”

“是啊,这不就是用大酱酱的小鱼江子么?”

. . . . . .

几个下井背煤的矿工满脸狐疑。

“几位大哥!咱们可以先尝尝嘛!

俗话说得好,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好吃了您再买,不好吃,咱分文不取!”

郭逍遥边说边拿出一双筷子,夹起小鱼给几人试吃。

“尝的这个不要钱吧?”

矿工接了过来。

整日与煤块相伴,他们也不太讲究,直接伸手接住递来的鱼,塞进嘴里。

“唔!这味道不错啊!好吃!”

试吃的人甚至舍不得把鱼刺吐出,反正鱼也不大,又卤制得极为出色,索性直接嚼碎咽下。

“咋卖的?给我来一些!”

刚刚尝过的几个人开始掏起口袋。

过着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碰上好吃的东西,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这小鱼两毛钱一茶缸,便宜得很呐!”

郭逍遥高高扬起准备好的最小号茶缸。

这茶缸和平时大家所用的那种搪瓷杯类似,只是个头小得厉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