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南通州的越发繁荣和稳定,四周的贫苦百姓、流民等纷纷而至,张三在交通要道之处设立关卡,但设立关卡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拦,而是为了检查,张三不追究身份,也不要路引,只要你人到了,而且是投奔通州的就行。如果是其他目的,比如经商,看望亲人等当然也是可以的。
对于来南通州的这些淘生活的人,处理有一个标准流程。
人接引到一个地方,先进行身体检查,防止有传染病之类的发生,分男女进行。若有疾病则给与适当的治疗,同时提供食物和临时住所,还有一些衣物等物品,总之能让你活下去。每当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就安排装船,给送到台南港去。当然也可以不去,不过只能做一些最底层的事情,如修桥铺路,打扫卫生,清扫垃圾等,但这些工作也有饱和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若再没有一技之长的话,那就只能从哪里来回哪里去了。不服从安排的,只是这个结果。
某一天,一个魁梧汉子,拉着一个板车,车上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还装有一些简单的被褥之类,走在旁边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妇女,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他们自从听朋友说南通州的事情后,决定离开家乡来投,为此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值钱的物件,购买了这辆已经晃晃悠悠的破旧板车。他知道,如果还呆在家里,全家都避免不了饿死。看着老娘孩子那瘦骨嶙峋的模样,下定决心,毅然前来。
男子只是个普通人,几天后,好不容易来到了南通州位于白蒲镇的关卡,看守关卡的是通州团练的士兵。
关卡分两边,一边是为了来往通州经商等服务的,一边是为了这些投奔南通州的人服务的。都有人引导。
这个汉子拉着板车,来到了关卡,一个年轻的团练士兵接待了他们一家。
登记处,士兵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的”
汉子放下板车回答道:“我姓苏,叫做苏信元,这是我老娘,内人和儿子。我们从淮安府过来的”
团练士兵在本子上写下了他们家的名字,来源地。又问道:“你们在这里有亲戚吗?”
汉子回答:“没有,我们听说南通州这里的官府待老百姓很好,有饭吃,这才全家过来投奔的。”
虽然已经听说了太多次这种情况,这个士兵依然自豪地挺起了胸膛。“那是当然,我们南通州是最好的,你算是来对了。你会什么手艺?”
苏信元回答道:“俺只会种庄稼,俺种地水平在家乡也是最厉害的那种。”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