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灵寺之行觉慧大师不仅给张安打开了中医之门,还带着他跨过了门槛,甚至给他指引了一个准确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张三沉下心白天在医馆以针灸治疗,晚上回到家中认真一遍遍的阅读带回来的书册,研究医案。两本书册张三已经熟记心中,只是还是喜欢拿在手中一字字的研读。
马叔发现张三又回到了初来医馆时的状态,总是看他双眼没有焦距的在发呆,开始时候还以为是得遇高僧的后遗症,轻易不敢打扰,后来才慢慢了解,这是张三在琢磨医理、医案,在完善实操。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叔感觉中张三的诊断相比以前多了一些从容,更是有了一份笃定。而且张三书写的病例和开具的药方让马叔无可挑剔,甚至有时候自己需要向张三请教辨证思路。
有意无意的马叔开始把来求诊问药的患者开始向张三转移,在多次检查后。马叔彻底放心,毕竟医馆里来求诊的基本都是一些感冒发烧的小病轻症。马叔终于确信张三在医术上已经不低于自己了。
他坚信张三的进步和变化是来自咏宁山,于是也开始琢磨什么时候自己也去一趟咏宁山觉灵寺。
学习之余精神困乏了张三就在网上进一些论坛看看,张三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看着一些人在一个帖子下吵的不可开交,张三感觉自己是在看电视剧。
他也会去一些医学论坛转转,目前最喜欢去的是一个叫爱医的论坛,里面中西医都有,也有一些病例被人公布在论坛的中医板块。张三发现这里很有意思,就注册了一个账号,还给自己起了一名字:张三。
上次就是在这个论坛里的人给张三推荐《难经》。自那次收获后,张三对这个论坛就越来越有兴趣了。只要有时间就上去转转,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发现有趣的东西。而且在论坛里看着很多中西医自学者介绍自己的学习之路和经验分享。这对他来说也有借鉴作用,而且这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今天在论坛里有一个帖子,看地址是川省的。帖子里分享了一个病例,也算是有点求助的意思吧。发帖者说自己最近接了一个患者,患者声称自己喉咙疼痛,之前先去看了西医,西医检查后,认为是上火导致的就开了一些去火的西药,结果吃了一段时间后,患者没有丝毫好转。
于是又到了楼主这里治疗,楼主诊断后,也认为是上火导致,就开了一些中成药,结果没几天患者找上门说中成药越吃越疼。于是就给开了桂枝汤加葛根,谁知道还是没有丝毫效果,而且患者疼痛加剧。
患者恼了,要楼主给他一个交待。张三对病症很有兴趣,其实只要是病症他都有兴趣。看到帖子后面已经有了一些回复,要楼主把医案分享出来,楼主也没拒绝,直接就把脉案和一些自己的诊断贴了出来。
楼下的回复也是五花八门,有人怀疑楼主脉案不准确,有人说楼主的订方太大众,没有考虑到个体的情况。总之没有实质的解决办法,甚至还有人在楼下跟帖说中医的不可靠,就该去正规医院去做个全身检查,很可能是什么疾病的病变。
楼主一生气就直接回复,“我就是就职于本地的一家正规三甲医院。这个病人自己已经考虑明天要主任来一起会诊。至于发到这里,一个是想着医案分享,让大家多个见识。另一个是自己实在不想去求助主任。做大夫的,谁还没有个自尊不是。”
张三没有看到有值得自己关注的回帖,就在考虑如果是他的病人,他该怎么治疗。首先他对发帖者的脉案不会有什么怀疑。都已经是医院的上岗大夫了,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其次,他关注到医案中没有说患者咳嗽,那就是患者肺部没有什么大问题,治疗嗓子的药物也都吃了,无论西药还是中成药,即使不对症,也至少会有一些效果的,不会越吃越重。尤其桂枝汤,可是伤寒第一方。治疗太阳症是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的。
细细看着脉案,张三有了想法。于是就在帖子下用异常缓慢的速度,一个字一个字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述出来,“你有关注到患者左关脉象吗?如果左关郁,可能是肝的问题,有可能会出现火烧心。胃酸反流伤到咽喉可能性是存在的。你再检查一下患者的肾脏情况,如果是火烧心,在肾脏上一定会有问题,阴虚的可能性很大。”
仅是在键盘上打了这些字,就让张三出了一身的汗,比给人推拿都累。毕竟这是张三第一次在网络上发声。以他打字的速度能敲出这几句话已经是难为他了。
没几分钟页面就提示有一条消息需要阅读。紧张点击后电脑屏幕上出现一个临时对话框,张三一看对方名字正是发帖者ID:章仲景。这个名字让张三自然而然的有了一份仰慕之情。
“你好,想请教一下肾脏阴虚和咽喉疼痛的关系。”看对方很客气,张三也不再紧张,“水生木,木郁就是水出了问题。”张三打字太费劲,只能打几个字先发送过去。“????”看到一串问号,张三又开始紧张“脉弦,易怒,大便不成型”费力打出这几个字,张三有点沮丧,这速度着实让自己也着急。
对方比他更着急,“老师,要不您留个电话,咱们电话上交流,您看行吗?”张三这才长吐一口气,敲了电话给对方。不到一分钟电话就打了进来。
对方声音很年轻,语气也异常客气,“老师您好,我是章仲景啊,本来不该打扰您,可是您说的我不是很明白,能不能详细讲讲?”张三有些汗颜,什么时候自己成了老师。“你别这么客气啊,我接触网络不久,所以打字很慢。”
章仲景听对方声音感觉和自己岁数应该相差不大,但又不能直接询问,“老师,我们就在这里沟通您看可以吗?”他拿到医师资格证已经有几年了,只是最近才有了处方权。他很珍惜,实在不想被病人投诉,更不想被科室同事笑话。
至于向同学求助,那是根本不去考虑的。抱着一丝可能,希望这里能遇到大神给自己一些指点。发帖几个小时,都是一些不靠谱的回帖,正犹豫是不是该向自己老师,现在的科室主任请教的时候看到了张三的回帖,一时之间喜急参半,看张三这么慢的速度回复,第一反应就是对方老师很忙,急忙要了电话联系。
张三当然同意章仲景的提议,再继续用二指禅交流,他会疯掉。“当然可以,其实我只是一种猜测,我没有接触过类似症状的病人,也没有面诊,所以我就是一个想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