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寒风肆虐,草原上的牧草完全枯黄。牧民们经过迁徙,已经把家安扎在草植丰富点的盆地或背风的洼地,在这些地方,人和畜既能避风又不会受冻。
这天上午,冬天暖阳乍现。八姑带着若然去探访一户蒙古的牧民。这户人家里的女主人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能人巧妇。
若然和八姑骑在马上,远远看见前方有两个人,各自骑着一骆驼,后面又牵着两匹骆驼,骆驼背上都驮着满满两大筐货物。走近了见是一个汉人和一个蒙古人。八姑说,他们就是走串蒙古包送货上门的汉商大盛魁商号的人,这类行商通常为了方便和当地人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易,往往会雇佣蒙古人当翻译和向导。
蒙古人称这类在草原上走包串户的商人为“丹门庆”。他们通常携带各种各样的货物,包括生活用品、食品、工具等,满足牧民们生活生产需求的货物,到牧民的帐篷中去进行交易。
四人同路,边走边聊。那汉商谈到大盛魁的名牌:“三九砖茶”和“祥生烟”,他说:“现在我们的茶饼和卷烟都越做越好,蒙古人非常喜欢。他们这里种不出茶,但他们每天都要喝茶。所以多高的价格都要跟我们买。但他们又拿不出银钱来,只能用牲畜跟我们换。那些牛羊是有季节的,不尽快卖出就要杀掉。所以我们要么便宜收进来,要么赊账给他们。这时间一长,他们就欠了我们不少钱了,连寺院里的喇嘛都欠钱呢。”
八姑一听,也不免好奇问道:“大佛寺的喇嘛也欠你们大盛魁的钱?”
汉商说:“佛寺里的喇嘛都分等级的。大寺里有穷喇嘛,小寺里有富喇嘛。穷的很穷,富的极富。有些富喇嘛还把钱给我们拿出去放贷呢。”
若然问:“你们放出去的钱不怕再也收不回来吗?”
汉商说:“不怕。我们大掌柜说,钱要是收不回来就叫他们用土地来抵。地总不会跑了吧!”
四人不觉间就一块儿走到了一处牧民聚居的聚落边,那里安扎有十多顶蒙古包。
聚落里叫嚷着跑出好几个小孩,笑着跳着围向那两人和骆驼。“丹门庆来了!丹门庆来了!快把甜甜的糖果拿出来,我们好想吃糖。”“你们有没有带好玩的东西来?”孩子们快乐地围着货筐叽叽喳喳,两个商贩忙不迭地从里面掏出各种糖果和玩具给好奇的孩子们看。
有几个女人也从蒙古包里跑了出来。一个身材粗壮,皮肤糙黑的中年妇女朝着他们大步流星地走来,一边走一边大声笑道:“毛岱,你们好呀!好久没有看到你们了。有没有带好喝的茶叶来?有新布料吗?”
其他女人也笑嚷着:“我也要茶叶,还有我家男人的烟要抽完了。”“我要棉布做孩子的新衣服呢。”“我留了好多皮子可以跟你们换东西呢。”
八姑举起手,朝着那个壮实的妇人直挥手喊道:“巴特娅,你好!巴特娅,是我,八姑,我来看你来了。”
巴特娅听到八姑的声音,也挥起双臂,高兴地大笑道:“啊!八姑,见到你太好了,今天真是个好日子,佛祖保佑你!”
若然看到她粗大的手掌,不加修饰的外表,瞿然惊问:“她就是你说的心灵手巧的女人?”
“是啊,就是她!呵呵,你怎么知道她粗砺的外表下没有一颗灵巧的心灵?”八姑冲若然眨眨眼,便拍马向巴特娅走去。
蒙古女人们围着她们的丹门庆把货品逐一看了个遍。砖茶和生烟每个人必定都挑了一些,有的还要了不少洋布、斜纹布,还有要针线的和孩子们喜欢的。
她们拿着挑好的物品跟丹门庆协商要用几张毛皮来交换。
若然看到其中一个妇女手里拿着几样商品回去后,从家里竟然抱来了四张牛皮和羊羔皮交给行商。若然心中暗呼:这样以物换物太不平等了。汉人普普通通的货,到了这里却变成稀罕物,夏天与牧民换羊马,冬天换成皮张。蒙古人不知道这些牛羊皮料在关内还能卖出不少钱呢。蒙古人的价值观念真有些难以理解。
若然跟着八姑走进巴特娅的家里,她们围坐在蒙古包中间的火炉子边。巴特娅高高兴兴沏上奶茶,摆出奶干、肉干。家里有三个半大不大的孩子跟进跟出,总喜欢到生人面前蹭热闹。
八姑搂过最小的一个孩子,笑着说:“一年以前看到他还是抱在怀里耶,现在都长这么高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