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思想教育成果,胡文霆在接过王承恩给他送上的参茶喝了几口,又稍微休息了一下之后,接着进行他的洗脑式教育。
胡文霆接着对朱由检说道:“陛下,你放心好了,我提出的暂时放弃对辽东这块土地进行正面争夺的这个方案,可不是我一时心血来潮才想出来的方案。
这在我们后世,是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它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在我们后世,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况,那时候也是因为国家正处于比较虚弱的状态,导致一个觊觎我们国家很久的野蛮民族的强势入侵。
在最开始的时候,国家曾经丢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最后却在一名英明领袖,哦,用你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太祖的带领下,经过八年时间的艰苦战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把那个野蛮民族赶出了我们的国家。
所以,皇帝啊,今后你不能再像原来那样轻言放弃了,作为一国之君,你要多为天下的子民们想想。因为你的放弃和一走了之,大明的数千万百姓又经历了多少的苦难。
在建奴的烧杀抢掠之下,很多原来拥有数万、数十万人口的地方,最后只剩下了寥寥数十人,整个大明因此减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口,皇上这些原来可都是你的子民啊。
还有你作为一名男人,一名丈夫、一名父亲,不仅没有想尽办法去保护他们,却让你的妻子、儿女们跟着你一起赴死,你说你这是尽到一名男人、一名丈夫、一名父亲的责任吗?”
在听到胡文霆带着一丝责备意味的话语之后,朱由检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在胡文霆面前,就是不能像在其他人面前那样,摆起一名帝王的架子,反而更像是一名犯了错误的学生。
也许是在胡文霆的教育方式中,从来没有跟他讲什么圣之言,或都是什么大道理,说的都是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道理,有时候教他的一些做事方法,甚至更像是一名市井无赖才会采取的手段。
这些与大明当前朝堂上,大臣们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的教育方式让朱由检在感到新鲜的同时,也觉得特别的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无形中就对胡文霆产生了更多的信任和依赖。
而且,从开始到现在,胡文霆作为老师,一直很少对他进行指责,连大明亡国这种大事,胡文霆都认为责任并不在他,并且还夸奖他已经是尽到一名君主的责任。
作为一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其实朱由检在心里也是特别需要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
恰好胡文霆这名暂时和大明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人,不时的对他进行了肯定和鼓励。
让朱由检意识到,胡文霆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可信的,并不存在任何的阿腴奉承的成份在内。
随着胡文霆逐渐走进了他的心里,朱由检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胡文霆当成了朋友和长辈,同时在胡文霆面前,他也暂时忘却了自己帝王的身份。
看到朱由检有些心虚的低下了头之后,胡文霆又有些于心不忍了,于是放缓了语气对朱由检说道:“对不起,是我对你的要求太高了。
哎,这么说吧,在我们后世,像你这个年龄的年轻人,大多都还在学校里读书呢。别说是当上一国之君或者为人夫和为人父了,就连挣钱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就比如我自己吧,上学一直上到二十四岁才毕业参加工作。从这一点上来讲,陛下你已经比我强上很多了。
其实,我也根本没资格在你面前,大言不惭的指责你,如果真把我放到你的位置上,说不定我连你的一半成就都达不到。”
看到朱由检终于重新抬起头,并用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似乎很想知道一些自己在后世的生活,胡文霆微笑着问道:“是不是很想知道一些我在后世的生活情况啊?”
朱由检认真的点了点头,胡文霆却对他摇了摇头说道:“目前时间紧迫,我暂时还没空和你扯着这些闲篇,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紧接着胡文霆不理会朱由检有些失望的神色,接着说道:“前面我向你提出了建议,说是要暂时放弃对辽东一部分土地的直接争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什么都不做。
对了,说到这里,我想问你一下,据我在史书上了解到的信息,是不是有一位叫袁可立的人,曾经担任过登莱巡抚,目前他又是在什么位置呢?”
于是朱由检又用目光看向王承恩这个大百科全书,王承恩略微思索了一下之后,就开口说道:
“回万爷和公子爷,袁公于天启五年再次去职,距今已经差不多有四年了,如果奴婢猜得不错的话,袁公如今应该在他的老家河南睢州。”
在王承恩介绍完袁可立的情况之后,朱由检好奇的问了一句:“既然老师能知道这个人的名字,说明他应该是很有名的吧,否则史书上怎么可能有他的相关记载呢?
老师,您能不能简单的跟朕说说他的一些情况,朕好提前考虑一下,在把袁可立召回来之后,应该把他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胡文霆对朱由检说道:“从史书中对他的一些记载来看,袁可立可是一名文武全才啊,上马治军、下马管民,可以说是无一不精,这在文官出身的官员中,是很难得的存在。
更难得的是,他的战略眼光和在战术方面的安排,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后世的水准。我先跟你们念一段史书中记载的,当时大明的一位官员对他所作的评价:
袁可立未出,金人陷沈阳陷辽阳又陷广宁,京师戒严,朝野震动。袁可立出镇,修战舰练强兵联诸岛收辽南,策反降将,主动出击,退敌于千里之外。
狡虏蜷伏一隅,三年不敢动。上兵伐谋,良将不战。袁可立之战,贵在主战,贵在不战养威,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而以战止战。舳舻列阵,奴酋胆寒。
袁可立去职,张盘死柳河败,阁老不能持辽局。金人无惧,劳师袭远,掠觉华攻宁远,玩“议和”断邦交,弄明师于股掌之上。
文龙死登莱溃朝鲜又残,明国再无完瓯。袁可立去留天壤有别,高下立见。人夺可立天夺大明。惜哉!”
背完这段文字之后,胡文霆嘴巴里也是不由自主的发出了啧啧的称赞声,然后对朱由检说道:
“陛下啊,朝堂上的那些所谓重臣,为了一己之私,居然没有几个人向你推荐起用这样的军事大才,最终眼睁睁的看着大明走向灭亡,可见他们的目光已经短浅到了何种程度。
他们本以为,在大明灭亡之后,换个主人,他们照样能高官厚禄,还能继续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在做、天在看,他们所犯下愚蠢至极的错误,最终也是要由他们自己来买单。
他们最后也是被对方严刑拷打、扒皮抽筋,我觉得一点都不冤,甚至还认为他们受到的报应还远远不够。
对这些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家伙,陛下你就应该拿出一国之君的魄力来,提前杀他们一个人头滚滚,也好过把他们留给对手去杀,然后还让对手轻而易举的取得了他们的万贯家财。
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将来能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为了整个大明的子民们将来免受外虏的欺负,就算让人骂上一声暴君又有何妨呢?”
说到这里,胡文霆停住了话,不好意思的对朱由检笑了笑,然后说道:“不好意思,一时激奋之下,把话题给扯远了,接下来我们继续说正事。
我刚才提到袁巡抚,主要是想让他继续担任登莱巡抚,或者是更大一些的官职,然后继续像以前一样从辽南发动对建奴的攻击。
短时间内能不能取得战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也要让建奴尝尝经常被别人在背后捅刀子的滋味。嘿嘿,不是有名话叫做:寇可往我亦可往。
朝堂上那么多自称是读书人,他们难道就没读过关于汉武帝刘彻的一些记载,没了解过他的一些执政思想,不知道他说过的这句话?还是他们压根就希望大明早日灭亡,然后他们就可以早日投奔新主人去了。
对了,陛下,今后若要是有人再敢对你提出的军事计划推三阻四的,你不要跟他们啰嗦什么圣人之言的,你就拿出这个大帽子往他们头上扣,看他们受不受得起。”
说到这里,胡文霆掐指算了一下,自己已经给大明近期即将出现问题的几个地方都打上了相应的补丁,东北方面一旦顺利的推行了收缩防御的计划。
那么无论是在投入方面,还是在因为和建奴不停交战所造成的损失方面,都会有大幅度的减少。让大明在财政方面可以暂时缓上一口气。
其次,如果袁可立能够顺利的回到登莱主持大局,虽然不可能把局面恢复到他在任时状态,但肯定可以保证不会再让局势再继续恶化下去。
同时以袁可立的战略眼光和做思想工作的能力,也肯定能保证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登莱兵变不会再发生。这也算是小小的改变了一下历史的走向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