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询问仓库是有自己的打算,之前在给樊胜准备大米的时候,他趁机把剩下的仓库都装满了,二号仓库小一些,刚刚好可以装下5万石大米,三号仓库大一些,装满了有6万石大米。
杨天打算雇人将米扛到府里来,其实是为了掩人耳目,拿出来其他物资鱼目混珠,这样府里的人就不会怀疑这些东西的出处了。
古代大户人家都有冰窖,尤其是北方。在地下挖好一个房间,用黄泥和稻草将房间内密封好,冬天冻好冰块放入冰窖里,夏天的时候就可以吃冰了,或者将肉类产品长期的保存。
这个宅子之前是有人住过的,李忠打扫时候发现冰窖里还有一些冰,所以现在就可以使用,正好杨天这几天吃的太清淡了,有点受不了,刚好借助瞒天过海之计多拿一些肉出来放在冰窖里,天也慢慢凉了,用盐腌制好,再加上冰窖的低温,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眼看就要到中午了,正好也可以试试新来的厨子的手艺,不过杨天也没抱太大希望,这会儿的人们只会蒸煮烤,而且调料种类也不多,虽然西域的调料传入了进来,但是毕竟还没有广泛的推广,一般都是在大家族里才能吃到。
但是自己手头加上盐有8种调味品,只要把大概的用法告诉厨子,相信不久就能改善饮食。实在不行自己在商城里买一本烹饪术给他,让他慢慢学。到时候用猪肥肉熬点荤油,再用石磨磨点芝麻油,啧啧啧,想想都觉得香。
现在午饭时间已过,既然樊胜给自己写了介绍信,那还是先去拜见太守比较好。自己的记忆里,关于郑远的描述不多,只有寥寥几笔记载了他出仕的经历,一年前还只是京城的小官,平乱之后才被任命到这里当太守的,也算是平步青云了。
没有记载就不知道这个人的秉性、爱好如何,杨天干脆到城里的字画铺花1000金买了幅前朝名人的字画,又在商城里买了10匹蜀锦、两块美玉、两坛美酒,让人包装了一下,命谢大、谢二推车和自己一起前往太守府。
拿出拜帖,太守府衙役见是樊胜将军的手书,也不敢怠慢,当即进到府内与太守禀报。不一会儿,便出来领着杨天前往正厅,谢大谢二拿着礼物跟在后面,腿都有些软了。他俩这辈子连县令都没见过,看见最大的官就是村长了,现在突然去见封疆大吏,怎能不害怕?
杨天倒是无所谓,自己连见樊胜都不害怕,更何况一个文官,边走边四处打量着太守府。
这太守府看起来应该没有自己的宅子大,但是四处都有官兵守卫,透着一股威严,这是商贾之家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走入正厅,上垂手坐着一个大约30岁左右年纪的人,身材适中,气质儒雅、面容俊朗,应是刚居高位不久,身上少了些威严,却多了些亲近。
杨天走进门,拱手致礼,
“襄阳杨氏杨天拜见郑大人。”
“嗯,免礼。”
“谢大人。”
“杨公子不必多礼,请坐,来人看茶。”
自有下人答应,然后去准备茶水。
郑远看了看杨天,道
“杨公子,樊将军的信,本官已经看过,他在信中对你是赞赏有加,还说你救了他十万大军,不知此事从何谈起?”
杨天顿了顿,拱手说
“樊将军过誉了。不敢隐瞒太守大人,在下原是襄阳杨氏之人,家中以贩粮为生,后来遭逢叛军作乱,才避祸北上,索性家中大部分存粮都在北岸,家产得以保存。此次来上京,就是想在上京城重整家业。在路上与樊将军部下相识,得知大军缺粮,所以将一部分存粮卖给了樊将军,实在不敢当‘救’字。”
郑远一听来了兴趣,要知道现在不止军中缺粮,是全国各地都缺,不然米价怎么会从3金一石涨到10金呢?
“那你还有多少粮食?你又是以什么价格卖给樊将军的?”
“呃,这个......不敢欺瞒大人,在下是以5金一石卖给樊将军的,至于余粮,除了答应樊将军的15万石,全国各地的仓库应该还有150万石左右,不过调集起来颇为费时。”
“哦?还有这么多?费时不怕,我这里虽然不像军中那般紧急,不过能快些是最好的。今年叛军、匪寇作乱,毁了许多良田,收成还不到往年的三成,你既然有粮,可否卖些与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