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听说你是来自魏国,但却是赵人?”
“是的,家父是赵国人,但是晚辈在安邑长大。从籍贯上来说,晚辈应该算是赵人吧。”
“听你说,你母亲是燕国人?”
“是的,家母出身燕国。”
“但奇怪的是,听你的口音,竟完全没有燕国,赵国,魏国的影子,又听不出是哪里的口音,这是为何呢?”
“可能是因为晚辈小时候跟过很多老师修习,老师们都来自天南海北,听得多了,所以口音有些混乱吧。”
“之前师从何人?”
“家母曾给晚辈聘请过几个老师,老师们有儒家,有法家,也有道家,前后共跟了共八位老师。”
“那你觉得哪家之说最盛?”
“晚辈年幼,不敢评论老师,只是晚辈觉得,无论各家,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家出发点不同,所以观点也不一样,大家应该多多交流,才能教学相长。”
一番闲聊,几乎把赵牧之不算很长的人生挖了个底儿朝天。栎阳令一边品茶,一边笑呵呵地询问,可赵牧之看着他的样子就感觉他好像对这些并不是很关心。
“你觉得秦国如何?”
“秦国,晚辈年幼,不敢妄加评论。”
“但说无妨,就权当饭后闲聊。”
“这,好吧,那晚辈就简单谈谈。”
赵牧之端着手里的茶,先闻了一口,这后堂的茶也比前面要好的多,尝了一口,清香扑鼻。应该是来自越国的好茶,之前母亲也给父亲沏过这种,但是一时名字想不起来了,看来这个栎阳令还是个爱茶之人。
“晚辈以为,秦国,虽地处西陲,山川险峻,但民风剽悍,尚武之风浓厚。虽偏居一隅,却卧虎藏龙,但有明君在位,立刻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如穆公即位,用人不拘一格,很快国势日盛,独霸一方。”
不管怎么样,先说点好听的再说,开口不打笑脸人嘛。
“秦之地理,东有函谷关,南有巴蜀,北有河套,西有陇右,四塞之地,易守难攻。如果好好经营,必将称霸天下。”
赵牧之一边说,一边偷眼看着栎阳令和黑衣少年,两人无不微笑点头,看来是被夸开心了。
“但是,就我来秦国这半年的时间,走访了很多地方,却发现秦国弊端丛生,难怪会国势羸弱,屡败于魏国,难以与天下诸侯争锋。”
果然还是有“但是”,黑衣少年一听,立刻不乐意了,气鼓鼓地看着赵牧之。
栎阳令倒是老成持重,脸上虽然也有不悦之色,但还是缓缓说道:“哦?那你倒是说说,秦国有哪些弊端呢?”
“既然前辈问起,那晚辈就直说了”赵牧之清清嗓子,心想成败在此一举了,你们要是真男人,就听我讲完别生气。
“其一,政令不一,秦国政令多变,法度不明,官吏贪腐,民众无所适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令难以贯彻,国政紊乱。”
“其二,贵族世袭,世卿世禄之制盛行,官职世袭,贤能难以出头。贵族奢靡,民众贫困,社会阶层固化,百姓有功无赏,有过重罚,民心难以凝聚。”
“其三,井田制下,土地分配不均,农民负担沉重,生产效率低下。土地兼并严重,贫富悬殊,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激化。”
“其四,军备松弛,士卒训练不足,战斗力低下。贵族子弟多享荣华富贵,少习武艺,军队战斗力不强,难以抵御外敌。”
“其五,私斗成风,秦地民风剽悍,民众好斗,社会治安不靖。盗贼横行,民不聊生,国家难以安定。”
栎阳令两人一边听,脸色逐渐凝重,阴晴不定,最后,居然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
“够了!”黑衣少年一拍桌子,“赵牧之,你才来秦国多久,就敢妄议朝政,可知道你要大难临头了?!”
赵牧之冷笑一声,看着黑衣少年,知道两人被说到了痛处,便停下端起茶杯,一边喝一边道:“本来我就不想说,是你们非要我说的。”
“汗颜啊,汗颜,当真后生可畏,当真后生可畏啊,没想到一个年轻人,仅用半年时间,便已经将秦国看的如此透彻,刚才一番话,真乃一针见血,洞若观火。秦国之弊,基本已经悉数道来,实令吾叹服,请受我一拜。”
栎阳令说着,起身就拜,赵牧之吓了一跳,这老头岁数大到能当自己爷爷,自己当然不会受这一拜,赶紧起身让开。
“栎阳令折煞晚辈了,前辈既然不耻下问,晚辈自当知无不言,谈不上透彻,只是互通有无,共进共荣而已。”
“好一句互通有无!就你这番见识和气度,已经胜过无数老秦人了!”栎阳令哈哈大笑,回头对少年道:“公,公子,你看,你真是找来了一个妙人啊!”
黑衣少年尴尬地笑着,刚才他还在生气觉得赵牧之言语过于冒犯了,没想到栎阳令竟然听的非常高兴,反倒是自己格局小了。
“唉,你说的这些,其实也一直是秦国的问题所在,可是目前来说,秦国没有办法也没有时间去改正了,目前最重要的,是粮食。”
栎阳令苦笑道:“如果前线溃败,少不得又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现在怎么也得先把粮食的问题解决。”
“赵牧之,你是如何得知蜀道北四南三的?这些东西在我们老秦人眼里也是极少人知道的传说,怎么你这么肯定就真的有这些道呢?”黑衣少年确实还是年轻,没有什么铺垫,上来就直奔主题,问了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