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山体郁郁葱葱,白雾飘荡,山间房屋错落,一时分不清天上飘散的是烟还是雾。
大青山常年被大雾笼罩,阴雨绵绵,站在山顶难看清山脚,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常年只看得到大青山,许多中年人连周围有几座山都不甚知晓。
半山腰处一青石黑瓦房,屋右侧有一块菜地,屋后围篱笆,养着两头猪。
两头猪在篱笆内漫无目的的踱步,蹄子踩在粪水混合着泥土的黑泥地里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猪圈离的如此近,味道自然难闻,屋内与猪圈仅一墙之隔,但此时屋内的少年像是没有闻到这味道,坐在一老旧的桌旁沉思着,少年五官立体,眉毛笔直,眼神炯炯,乡野少年到有点淡淡刚正的味道。
少年叫全霖,这里的人们名字大多简单,名字更像是一个代号,不甚讲究,也没什么以姓绑定的宗族传统,毕竟整个村庄里就那么些人,大家看着这几张脸便过一辈子。
村庄之间的沟通都少之又少,除了村庄间的通婚会使村里多个新面孔,少见生人。倒是有一部分人游走于各个村庄中,商人和老师。说是老师,其实也就是不知从何处认得几个字,便可以在这人均文盲的村子里教学赚些小钱。
全霖的名字就是曾今到过村庄的老师取的,全霖的父亲全狩听闻老师来了村中,急急忙忙宰了家里母鸡洗净给老师送去,那老者看了看孩子,那天正下着雨,雨落在树上溅在老师的麻衣上,他随手拍拍,便取了霖这名字。
于是全霖的名字便定了下来,在同村孩子李蛋、王五、孙石这些个名字里倒也算股清流。村里人并不少,尽管人人认得的字都很少,但因为这个村从建立开始也不过两三代人,也就没有重复的问题。
据说村里最老那辈人从前的名字要复杂些,只是建立了村庄都改了名,也听说在大青山之外的地方有些人的名字是多个字组成的,不过大部分人都是道听途说罢了。
全霖穿着粗麻布制的衣服头顶的头发略显凌乱的扎着,坐在屋内呆呆的望着窗外的雨,家里的菜地常年浸水种不出多少东西,那俩猪也不需怎样打理,家里更多的经济补贴是靠父亲杨上山打猎。
去找文玩玩罢,全霖如是想着。
文全名文理,与全霖都是这个小村落里长大的孩子,十一二岁的年龄的孩子自然喜欢在山林里到处嬉戏,只是家中长辈都不允许他们进山深处,毕竟野兽可不是开玩笑的。
从小二人便认识了,他们都觉得村里其他孩子实在是有些憨憨傻傻,幼稚又无聊,于是两个自以为聪敏的孩子便凑到了一起,一同上山下水。
踏着湿滑的青石地板,全霖踩着来来回回几千次的石阶小跑着来到村的另一头,远远就见一青麻衣少年蹲在房前一大石上,披头散发,面容柔和,嘴唇薄且微微抿着,眼睛习惯性的咪着,清亮的眼眸透过微微颤动的睫毛看着雾蒙蒙的天空。
“文,上山耍去!”全霖远远挥手喊着:“去摸俩鱼!”
文理微微歪头,看清来人,从衣里摸出布条把头发扎了,几缕头发飘荡在他额前,于是晃晃头,把嘴撅着向上轻吹口气,头发吹到一边去了。
他从石头上跳下,问道:“那便去鱼儿河?”
说是河,其实就是山上几条小溪,俩少年上山下水多年,就给几条小溪取了名字,山南面靠东与西各有一条小溪自山顶往下流,到半山腰位置汇合为一条,东叫娃娃河,西叫石头河,汇合后水道并未拓宽多少,鱼自然也变的好抓些,这条溪便叫做鱼儿河。
俩人也不多说话,文理去屋里拿了篓子和火折子,俩人一同向着鱼儿河那边跑去。
走着走着就离开了青石板路,但两人明显对地形熟门熟路,每一次跨步都避开地上泥泞,踩在地表裸露的岩石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