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至少有上百年历史的公寓楼,算上地下一层还有地上的三层,共有四层,坐落在一条僻静的单行道旁。这单行道的尽头拐个弯,就是学校图书馆。近水楼台先得月,对于学生来说,这排公寓楼真可谓是“风水宝地”。

公寓的建造的年代非常久远:最上面那一排排黑漆漆的烟囱,像一把把直插云霄的宝剑,想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建筑物特有的设计;室内的家具和装修仍然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格,丝毫没有被当下新潮的设计理念影响。

临近的其他住户全都已经陆续换上各式各样的大门,油漆刷得铮亮,显示出门里住户殷实的家境;唯独有一栋公寓的大门还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年事已高,身子骨大不如前,显得格外扎眼。门上黑黑的钥匙孔虎视眈眈地注视前方,铜钥匙刚刚靠近,便被他一口吞进来,咀嚼几下,大门便开了。

进了公寓大门,脚下浅黄色木地板时不时发出“嘎吱”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首别有韵味的“欢迎曲”。

洗手间的门好似一个忠实的老仆人,静静地站立在大门旁边,终日恪尽职守。轻轻推他一下,他便微笑着让开路。走进去,白净的洗手台正对着挂在墙面上的铜镜梳妆,胖嘟嘟的马桶战战兢兢地蜷缩在角落里,旁边的浴缸倒是轻松得很,悠然自得地躺着,像一个正在休憩的美人。

客厅朝阳,透过拱形的落地窗,街角的风景一览无余。旁边立着一架古铜色钢琴,虽是一百多岁的老人家,身子骨却还很硬朗,动听的音色丝毫不减,悦耳依旧。角落里有一盏落地灯,像一个闺中待嫁的少女,亭亭玉立。墙面上悬挂着一幅印象派油画,主色调是浅粉色和白色,几朵含羞待放的野百合随风摇曳,既温馨又富有柔情。

最初的设计,房间正中央的墙壁中有一个可以供暖的大壁炉,顶端粗大的烟囱径直贯穿天花板,直抵这栋公寓最顶层的屋顶。如今,壁炉已经用砖块堵上,又粉刷了涂料,变成一面厚厚的墙。对面是浅褐色的沙发,不算高,也不算矮,软软的,像一个安静的长者,怀里刚好容得下三个人。茶几深褐色,椭圆形,矮矮的,团坐在沙发前,瞻仰着前面上的油画。

沙发后那一整面墙壁几乎完全被一幅油画覆盖。那是一幅藏青主色调的印象派油画。画上依稀可见一大群绯红色的行人在青灰色的滂沱大雨中行色匆匆;被大雨打湿的路面用藏青色的颜料涂抹,彰显出天气的阴寒。画家想到用藏青色这样的冷色作为主色调,灵感多半来源于英国特有的寒风冷雨:有时,连续几日的阴雨连绵在建筑物周围包裹一层厚厚的寒气,凌烈的寒风吹得圆滚滚的雨珠漫天飞舞,落到地上,清脆地拍打着湿滑的路面,发出阵阵“哗啦啦”的声响,寒风“呼……呼……”地打着节拍,奏出激情澎湃的“暴风雨交响曲”。画中密集的绯红色行人却与青色的路面形成鲜明对比:他们抬着脚,迈着坚定的脚步,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注入活力和生机。一盏古典的水晶灯悬挂在高高的穹顶之下,柔和的灯光洒满整个房间,好不温馨。

公寓里只有两个房间可以住人,一大一小,像一对长厢厮守的情人,终日站在走廊尽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

稍大一些的房间摆设比较古典,家具略显陈旧。深红色地毯有些褪色,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乳白色的沙发只能坐下两个人,跟前长长的茶几被雪白的桌布覆盖,茶杯茶壶围坐在一起,好不自在。

房间的窗户又高又大,显得屋里十分敞亮,透过窗户向外看,后院郁郁葱葱的景色一览无遗。窗台上堆放了几盆仙人掌,给室内增添了不少生机。窗台前摆放着一张书桌,是褐色木板做的,从桌角浅浅的磨痕可以看得出它在过往的岁月里并非一帆风顺。书桌旁立着一个深褐色的书架,一共有四层,上面三层较窄,只能放得下普通大小的书,最底下那一层宽一些,可以放得下许多大开本的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