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二,沈家如约举行了满月酒。
在老屋前面摆了几桌,邀请的都是一些熟人。
所有人都喜气洋洋,在襁褓里的沈初二睁着滴溜的大眼睛,望着人来人往。
每个客人到来都会去逗弄一下他,惹得他咯咯咯的笑了起来。
夜幕降临,主桌坐的是沈周全他们一家以及到来的徐伯文、徐仲勇和柳志文。另外几桌坐的都是沈和方的官兵兄弟和一些相熟的乡里。
大家有说有笑,推杯换盏,酒至三巡,有些微醺,气氛更浓,传出一阵一阵的哄笑声。
小慧将沈初二抱到厅房准备抓周,到场的人围成一圈,都想看着小初二会怎么选择。小初二的眼睛圆溜溜的盯着周围一圈的东西,小手一抓一抓的,最终抓起了放在左手边的锄头。
沈小翠一看到,反应迅速,立刻说道:“还是我们小初二懂得选。选了锄头,那以后肯定是有田种,有饭吃。”
沈周全听完之后也是赞同的点点头:“咱们关里人主要就是靠着农田为生,种田为主,小初二选择锄头,是不错。”
其他人也纷纷说了一些好话。
沈和方和小慧听到之后,也连连向周围的人道谢:“我们小初二呀,我们也不指望他能够发大财,只要他健健康康,孝顺父母,平安顺遂就好。”
大家笑声连连。
徐伯文和柳志文倒是难得聚在一起。两人坐在主桌,凑在一旁,聊着京城的风土人情。
几杯酒下肚,两个人兴致更发浓烈。从风土人情聊着聊着便聊起了诗词文章,越聊越投机。不知道是谁的提议,说着要去登高望月。
听到提议,酒桌上的徐仲勇也来了兴趣,爽朗的说道:“一起上山,别忘了带酒。要尽兴!要尽兴!”
沈周全留意到兴致勃勃的三个人,知道他们兴趣正浓,也不想扫兴,但又担心他们。于是便嘱咐沈知知道:“知知,你带酒陪着他们三人去后山,小心照看着点,他们有些酒意上头了。”
沈知知应声赶忙跟在三人后面。
沈小翠看着柳志文和徐家兄弟手里拿着酒,互相搭着肩往后山走,怕沈知知一个人应付不来,自己又要帮沈叔的忙走不开,赶忙从隔壁桌拉住沈三说道:“三儿,你快跟上他们,帮忙看着点。”
沈三看着小翠手里端过来准备上桌的菜,有点不开心了,嘟囔说道:“翠姐,我还没开始吃呢。”
“我等会给你留一点,你快跟上他们。”沈小翠拍打着沈三的肩膀。
沈三听完才满意地起身小跑着跟上他们四个人。
五个人行至后山半山腰,便看见桃树下的沈知知她娘的墓。
柳志文在墓前行礼说道:“婶婶,打扰您了。”
徐伯文和徐仲勇看到柳志文的行动之后,也跟在他后面默默行了个礼。
沈知知看到后,内心有些许触动。
一行人往山顶上走,山上种满了桃树,桃树包围着池潭,一池塘水倒映着月色,月光朦胧轻柔。
几个人靠在山顶上一棵最大的桃树旁坐下。沈知知把手上的酒放在树旁。
徐仲勇手把酒瓶倒过来,晃了晃,伸手来拿沈知知放在树旁边的酒,拿起酒瓶继续往自己嘴里猛灌了几口,说道:“月色可真好,就该大醉一场!”
徐伯文晃了晃自己手中的酒瓶,也喝了一大口,说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此次话别家乡,不知再回更是何时。”柳志文抬起酒瓶向着月亮。
“柳兄,家中自有你兄嫂。且去京城施展您一方才华抱负。”徐伯文安慰柳志文。
“出关去,望京城。”柳志文往遥远的京城方向望去。
“柳兄,你现在的心境可是与我们当时离京是恰恰相反。”徐仲勇对着柳志文说道。
沈知知靠在树边,看着前面说话的三个人,他们的话题自己插不进去,他们看似对未来壮志踌躇,又看似望而生怯。
山上微风徐徐,吹得沈知知有些许困意。
沈三听着前面三个人的聊天,话题对他而言也是不投机。他静静坐在树边,吃着自己刚才离开时,手上抓的花生米,惬意地喝着酒。
沈三把手上的花生米吃完了,拍了拍手,想继续拿起酒壶喝酒,又想起沈小翠的交代,吧唧了两下嘴,又默默把酒壶放下。
沈三放下酒壶之后,顿时觉得有些无聊,风吹得昏昏欲睡。于是他转头看向一旁的沈知知,一脸八卦地凑到她身边。
“知知,我最近听说了一个你的八卦,听说柳志华向你求亲了是吗?”沈三八卦嘴脸。
沈知知本来靠着树干被风一吹的有些睡意,被沈三这一问倒是一下子激灵的清醒了过来。
沈三话音刚落,周围突然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本来在聊天的三人突然也转过头来望向他们。
沈知知脸嗖的一下就红了起来,脱口而出:“没有的事。”
“是嘛。难道消息源错误。”沈三有些狐疑,盯着沈知知坚定的眼神,摸了摸自己的脑袋,按道理自己可是绪雁关的万事通。
沈三望向转过来的三个人,觉得好像有点尴尬,有点冷场,又赶忙想到了一个新的话题。
“对了,志文,你和柳娟发展到哪里了?”沈三望向柳志文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