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唐朝的诗词,经过宋元明清的时代以后,又经历许多年,传到了现在。中间经过多个朝代的修改,到了今天,也许很多诗根本不是原来的模样了。
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就被两个人改过,根本不是最早的原诗。
这首诗不知道有没有人改过。让我疑惑的是,居然就这样子流传下来了。
这首诗有几个问题,让我不明白。
一,月出惊山鸟。月亮升起,不是一下子就升起来了,而是慢慢地升起,这就是一种自然现象。怎么会惊动山鸟?难道月出像打雷一样响?疑惑不解。
当代有许多句子,都借用了这种意境,而古人如这样的写法,数不胜数。
中正觉得非常不解,鸟儿莫非脑袋都坏了?难道鸟儿都是没有任何思考的生灵?就算鸟儿不知道,诗人难道就可以乱写一气?费解。
连逻辑都不要了,还写什么诗呢?以为这是玄幻小说修仙吗?为所欲为天马行空?
与现实不符。
二,这首诗出现了与春相关的两个词,一是“春山”,二是“春涧”,可是,除了惊鸟与夜静,就只有桂花落,诗人是想表达什么呢?有点无厘头。
三,春天万物生发,充满生机。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春天为什么要描写花落这样的场景呢?
百思不得其解。至于诗人写这首诗所处的时代背景,不用去看。文字就是文字,首先要从字面上去解读,而不是牵强附会地去曲解。
有文字出现,我们就去思考,没有文字出现,读者也不能去帮你脑补。脑补那叫牵强附会,可以南辕北辙,可以无事生非,可以想当然而然。
那么,后面的事是读者安排出来的,已经与作者无关了。
这首诗的核心意境又是在表达什么?让人费解。像这样的诗句,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很多人都能写出来超越这首诗水平的诗。
这样的作品,意义不大,甚至于,毫无意义。
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作者也应该给这首诗加一个名字:梦幻中。
注释:
1,诗人无事可做,很悠闲心很静,因此,能听到桂花落下的声音。(注:四季桂在四季都有花开花谢,春天有桂花凋落也是正常现象)
2,寂静的春夜,山里显得空荡荡的。
3,山太静了,月亮升起,惊动了山里栖息的鸟。
4,鸟被惊动,不时地在山林里鸣叫。
读王维鸟鸣涧有感而步韵
春思
中正壹
人思花万蓬,
夜与远山融。
幽月横天下,
莺鸣春涧中。
红尘如梦往,
造化喜无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