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无岁月,不知世上年。
感觉仿似仅仅不久前,此时世上已是曹魏太和四年、东吴黄龙二年、蜀汉建兴八年。建安年号在十年前就已不再沿用。汉献帝已经很努力了,建安年号使用了整整二十五年,但仍是没能等到我再返世间时。
爹,你如今又何在?
彭城,郊野十里坡道左,师父告知我今日在此等候我的师叔,他名唤徐庶。
这位师叔即便在神魔乱舞、智星将星云集的三国时代也是璀璨一星,更像是一颗划破黑夜长空的流星。师父说今天的初见即是我对这位师叔的拜见,亦是送别,他要离世修仙去了。师叔是颍川人,当时我不知为何他不把人世告别一站选在出生地家乡。那样我或许有足够时间趁机在颍川寻一下爹的踪迹,或是顺道回一下汝南看看我童年的村庄有没有在战火后重建。
师父说我将会在未时能等到师叔,此时已未时正,他应该快出现了。下山前我刚知道,师叔曾随大名士水镜先生司马徽在襄阳修习,一起修习的还有诸葛亮和庞统。水镜先生是位大有来历的地仙。徐庶的前世才是我的师门师叔,但得道修行人无宿世轮回迷障,我们之间是跨世亦可相认的。师叔于建安六年在新野道中投奔刘备,建安十二年因母亲被曹操绑架不得不辞别刘备救母,辞别之际感念刘备深情厚谊,回马折返推荐诸葛亮,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后天下起卧龙。
坡道上两位风采翩然出尘的人出现在视线里,我的视力已非常人可理解,只一眼凭知觉即知两人中谁是我师叔。我们率先对着徐庶鞠躬行道门稽首礼,口称师叔。师叔还一礼后介绍他身边的同伴是他的同乡兼挚交石韬石广元。石广元之名我在山中亦是有闻,我对石广元行礼称前辈,他亦还以一礼。
徐庶道“建安,哈哈,很有趣的好名。可惜师叔此生在曹营无争无名,此时亦欲归山续伴三清座下修道,不然或许能引荐你与献帝一见。”
我道“师侄谢过师叔抬爱之意。已归三清为弟子,皇帝见与不见俱无憾。师侄道法尚微,师叔若允,愿求一事。”
徐庶道“我知你所求。说起来,你我可算同病相怜,试问世上有情人谁人不念父母亲恩。你知我为老母而辞别刘皇叔,最后老母责我忠孝不懂分,最终不但没救得老母反累老母自尽以教我。那种痛非言语可述与他人,亦不能设身处地而通。痛固痛矣,但痛过之后亦有所悟。老母生我育我已是此生大恩,我愿以身用命换我母得安好,她趁我不备自尽,我无法阻拦,万般无奈。但这何尝不是我母用命在助我度我,经此一痛得悟一层,我母之恩更重,我欠我母更多。人生就是一场场的选择与取舍。取一些需舍掉另一些,舍了某一些才能取得另一些。”
我道“谢师叔开释,理我已明,但心中终究意难平。”
徐庶道“知易行难,尤其涉及人间真情之事。我们道家讲的太上忘情,并不是要你做个无情无感觉知觉之辈,而是望修行修心忘俗情。普通人只有一世记忆,转世入轮回后已不知前世,有些人作恶太多甚至不能再转世入轮回。不强求俗人忘俗情,但修道之人或是明悟之人当能悟得到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结,那只是这一世肉体的终结,这一世的功与过都不会随着肉体的终结而消散。生于神州大地的华夏人世世代代都有许多人能明悟这个道理,所以华夏正人贪生不怕死,但有机会想尽一切办法逃出生天,当必须舍身救护至亲至爱和族群时也能当死则死。这信念和精气神是华夏每临危难总能撑过去不灭种族的立身之本,也是被上天眷顾的根源所在。”
我道“何其有幸,得豁然开朗。”
徐庶道“你爹已入轮回,有缘你们还会在某一世再遇。届时你道行高深了,自会知道更多。很多普通老百姓说不出刚才那番道理,可能听了也不够明白,世代都有人不明白但仍觉得值得如此这般效仿先人奉道。是优良传统代代薪火相传在起作用。比如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敏锐的人在清明祭祖之后运势会变好,这可能是你的墓中祖上庇佑到作为子孙的你。也可能是你前世前几世的后裔在你前世的墓前烧纸供奉,祝愿你在另一边过得安好。比如你此生姓李,张家的后辈子孙在张家老祖墓前跪拜供奉祝愿,假如墓中那个张家老祖转世成了今生的你,那么那些供奉祝福的能量就会落到转世后的你身上。”
我道“华夏老祖宗智慧,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秉持之,是为福报。”
徐庶没有说话,抚须凝眸对我一笑。
我初时有点诧异,很快觉得异样,刚一说话“师叔,这是……”
我话还没说完,石韬在旁边笑着说道“还不快谢过你师叔,刚才那凝眸一笑已把心法传予你了。”
我立即再度拜谢“多谢师叔传法之恩。”
徐庶轻轻一托我双臂让我站直“心法需要心传,如水从一心壶倒入另一心壶中。心法不落纸笔,所以即使门派秘笈被外人所得,若无心法相传,光读秘笈亦不能习得全法最高境。道法玄之又玄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