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安二年,公元303年。
三月入尾,春末夏初,北方余有几许残寒。
通往邺城的几路官道上,处处可见军旅开拔的行踪,大到千人百骑,小到三五十一股,队列有序,向着郡境南部调动。
兵将们神情气志多显高涨,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战事跃跃欲试。
距离邺城西南十五里的北杜驿,一辆双驾马车在七、八骑士的扈从下,踏尘而来,车辕积满干泥,舆身更是溅沾了无数泥斑;随同的骑士们,亦是人与马,双双宿积风尘。
八日前,洛水失堤,淹没了向北的一片官道,致道路淤结。连日赶路,也不顾上收拾车身,这才显得邋遢不堪。
不过,驿站小吏隔着老远见了,仍不敢怠慢,殷勤的跑出了驿院门来迎。盖因这辆车乃皂盖朱轓,制为中两千石官员专用。
陪车的仆人掀开车帘,车上竟走下来一位弱冠青年,着禅袍,披素色斗篷。
尽管说当今朝纲乱象,帝权薄轻,台司将军几乎任性敕封,但以弱冠之年行两千石者,仍属罕见。
驿站自小吏到仆役,无不小心谨慎,生怕这又是哪一家的王公贵族。
“给外面的骑士备一些水,再给马用一些好料。”仆人上前向驿吏交代,他手中捧着一方锦盒,跟着驿吏一同来到后厨。
锦盒打开,里面盛着的是一枚陶碗。
士族子弟外出,必不会与平民共用食器。
那青年则自顾自走进了驿站内,寻一处角落的坐榻落座。
驿站小吏和仆役,看茶喂马,分头行事,不敢有误。
此时,驿站内尚有几名军汉坐在另一边用食,刀、弓放在身侧,长枪则依在墙沿,其中一人还背着信壶,看样子是为长途旅奔的军驿骑兵。
他们对青年的出现视而不见,如今官制混乱,派系林立,无论士、民、军,皆各奉主府,而无视国纲。
“刚才说到哪儿了……对,就是上个月,长沙王无缘无故处死了河南尹李世容、郎中令卞玄仁,还收捕了冯侍中。”一名体毛丰盛的军汉说道。
他一边喝着粟飧(sun)的酸汤,一边压低身形,神情故作严峻。
“这离齐王杀右光禄、裴尚书才过去几年啊?”另一名军汉答话道。
“嗐,谁能记得清楚这些呢,头些年里,洛中数月一变,上一道檄文还没传到,下一道檄文又发出来了。”
“今次成都王调兵,怕就是因为长沙王滥杀无辜的事吧?”
“你可别乱说?就我知道的,义阳南蛮张昌贼聚众哗变,在荆州闹得不可开交,成都王此次发兵,乃拜表南征张贼。”
“可我怎么听说,河间王也从长安发兵了?”
“皇家的事,用得着你操心吗?”
角落的青年默然听着,他心中当然清楚,所谓长沙王诛河南尹、郎中令,捕侍中,看似是滥杀无辜,实则却是因为河间王司马颙(yóng)忌长沙王司马乂(yì)独权,暗通河南尹在内的几位朝官,试图暗杀司马乂。
然,东窗事发,遂被司马乂先手诛之。
八王之乱,司马家从亲王到外戚,仿佛五石散磕过头了一样,集体性失了智。所有人的动机、行为,甚至人设的转变,都毫无正常逻辑可循。
这大概就是上层建筑的“视界”吧。
这般朝野敏感的话头,若换作其他时期,岂容这些大头兵私下窃议?
无他,犹是八王之乱迁延至今,国威已遭动摇。礼乐既崩,便无法度。
“兄长,你就跟弟透个底儿,此番咱们当真是要往荆州去么?”那军汉仍有几分好奇,忍不住向大胡子追问道。
大胡子神秘一笑,不疾不徐喝完了碗里的酸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