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高考的波折与艰难,我深知这个过程的付出与收获。然而,当我步入社会,才发现自己如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身着长衫,却只能沾水与人讲解茴香豆的十四种写法。那时的人们嘲笑我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迂腐与穷酸,却未曾看到我内心的挣扎与迷茫。
如今,我在工作中反思自己,发现我嘲笑的是现在的自己,这多么令人可悲又可笑。
当我刷视频时,看到那些段子,讲述着那些月薪仅三四千的工作,被没有文化的老父亲老辈人看不上,我却发现大批大批的大学生趋之若鹜。
我开始思考,当初父母那一代人辛辛苦苦供我们读书,期望我们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毕业后,我们的工资却往往不如那些看似简单的工作。这让我开始质疑大学的意义。
我们坐在体面的高楼大厦里,拥有着体面的个人工位,却拿着三四千的工资。我们成为了白领中的穷人,成为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这一切是否值得?大学教育是否只是让我们陷入了一个看似光鲜实则贫穷的怪圈?我想说,无论经历了多少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能放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有人安慰我们说,大学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职业世界的大门,它能够提升我们的职业潜力,但并不保证我们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然而,当我走出校园,步入职场时,我发现许多看似光鲜的职业机会其实并不如想象中那么丰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才华和优势。
在毕业季的求职过程中,我曾迷茫、失落,甚至一度陷入困境。直到我无法承受经济压力,才仓促地选择了一家名为格力总装分厂的工厂。
当时,我仅是为了赚取一些程序开发的培训费用,同时也考虑到亲戚家人在格力工作的情况以及百分百入职的可能。
然而,作为一名普工,这份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满足感。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职业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深陷打螺丝的漩涡,尽管老板承诺转质检的承诺并未兑现。他时常给我画大饼,讲情面,承诺一旦人员充足就会让我辞职,或者让我担任段长,或者跟随老姬学习修理空调。
他承诺我可以一边找工作一边工作,一旦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他就会放我离开。然而,现实却让我深感自己的愚蠢。
每天打螺丝使我腰酸背痛,疾走拿检验线插口使我脚底板生疼,每月仅有一天的倒班休息更让我疲惫不堪,下班后就只能躺着,找工作对我来说变得愈发困难。
16年10月份我参加信阳的自考本科考试时,我选择在下完夜班后赶往火车站,十点前进入考场。下午三点半考试结束,我赶回宿舍换上衣服,坐上公交车,休息不到半小时又要开始新的一轮工作。
一晚上,我不断地拧螺丝,却遭遇了三次机台翻倒的意外。压倒后就立马站起来搬好机台接着打螺丝,我感到身体仿佛不属于自己,但看着生产线上的同伴,我知道我不能停下来,也不知道当我总为他们考虑时却怎么不为自己考虑考虑。
这条生产线有六百米近二百人,我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影响整个流程。于是,我必须搬动机台,等待有空位时再拧上螺丝,再放回原位。
想睡一会儿?那根本不可能,生产线永不停歇,连闭眼的机会都没有。也许是因为我太认真、太老实了,现在感觉像是灵魂出窍了,反应变得迟钝。
就像被机台砸倒时,我应该静静地躺下休息一会儿。老板和线长或许有些不满,但他们也不能拿我的生命开玩笑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