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捷后,南军上下士气大增,他们终于相信,朱棣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借着这股气势,盛庸出动了,他准备北伐,一鼓作气,把朱棣抓回南京。
但朱棣是一个反应很快的人,具体表现在,你要打我,那我就先打你。
【朱棣闻报南军北上,决定在南军落脚未稳之际,夺取沧州,再度南下。于是下令出征辽东,暗中派人在直沽修建浮桥。】
【十月二十五日,燕军从通州折转向南行进,日夜兼程,十月二十七日到达沧州,南军守将徐凯还在筑城。】
【燕军仅用两天就攻下沧州,徐凯等投降。燕军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到达山东德州。】
【十一月,燕军到达山东临清;朱棣决定扰乱南军的粮道,遣轻骑至大名,焚其粮船。】
【燕军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山东南方,迫使盛庸率军南下。】
朱棣在济南的失败是八月,南军准备北上是十月,而朱棣卷土重来是在十一月。
如此看来,朱棣的进攻简直轻而易举。但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走入盛庸的陷阱里。
朱棣是瞧不上盛庸的。在他看来,对自己有威胁的南军将领只有平安一人,而朱允炆却安排平安做了盛庸的副将。
盛庸,在他看来只是个无名小卒罢了。他会和耿炳文李景隆一样,在自己的手中被击溃。
愚蠢的侄子啊。朱棣得意洋洋,一路高歌猛进,到了东昌。
在这里,盛庸集结大军,等候多时。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其实高估了盛庸。盛庸并不是无名小卒,而是朱棣不知多少次的手下败将。
靖难初期,盛庸是耿炳文手下的将领,在滹沱河之战中被朱棣耍的团团转,大败而归。
等李景隆上任,盛庸又和李景隆一块四处逃跑,丢盔弃甲,狼狈不堪。
其实还有很多和他有相同经历的将领,而盛庸和他们不同的一点是:其他将领输了就输了,但盛庸能从失败中学到更多。
对于和朱棣在东昌的决战,他已经谋划了太久。
朱棣一路奔袭,到了东昌,他惊奇地发现,自己好像不用攻城了。
因为盛庸和他的军队在城外等着。
朱棣气笑了。
自己从起家到现在,除了有少数的失利,其他时间都是所向披靡,神挡杀神。以至于南军将领们都被打出了ptsd,朱棣攻城时,他们要么直接开城投降,要么闭城固守,但盛庸选择了开城迎战。
来吧,盛庸!让我看看你的本事!
朱棣大喊一声,亲自率军冲锋。他像以往一样选择了冲击盛庸军的左翼,朱棣相信,用不了多久盛庸军就会崩溃。
可是,朱棣失败了。
左翼没冲动。
其实这也是朱棣的问题,你回回上来就冲左翼,南军就算是傻子也该长记性。
盛庸派了重兵把守左翼,朱棣冲了半天没效果。朱棣观察了一下四周,发现盛庸的中军薄弱,就调了个头,开始冲击中军。
果然,中军一冲即垮,朱棣认为盛庸把大多数的兵力集中到左翼来防守,从而忽略了中军。
盛庸,你还是太弱了。
朱棣带着军队在盛庸的中军里一路突破,但打着打着,朱棣终于觉得不对劲了。
娘的,怎么越打人越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