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邓艾家中本是南阳新野大族,因为战乱而家道中落,父亲被征召入伍,辗转诸侯之间,也不知道死在了哪场战役里。
母亲一边务农,一边独自把他和另外两个孩子养大,日子过得清苦,但新野刘备休养生息,与民为善,母子四人却也能活下去,邓艾甚至还有时间读书学习。
说起来,邓艾口吃的病症,也是因为家中破败时父母疏于管教,耽误了学习语言的时间。
日子本是安宁,没想到曹操大军南来,曹操因屠城凶名赫赫,百姓大多随刘备流亡,邓艾的母亲带着三子,没能跟上大部队,只得返回家中,听凭天命。
结果这次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心情大好,并未屠城,却征召新野百姓北去屯田。
邓艾身为长子,独自收拾行囊,替母北去,这才有了之前一幕。
诸葛亮在车上听完邓艾的遭遇,默然许久。
这世道,终究还是乱世,黎民百姓,不得安宁,也不知何时天下才能平定。
日前他与曹无秉烛夜谈,曹无曾言,曹操此战若输,天下还要混乱七十年,每念及此,诸葛亮心中惶恐,只觉乡野村夫,于事无补,叹息不止。
邓艾聪慧异常,察言观色,知道诸葛亮非是常人,只答诸葛亮的问话,不敢多言。
这一少一小的组合,若是曹无看到,必定惊掉了下巴。
灭蜀之人和蜀汉第一人竟是相当和谐,也算是某种宿命之说了。
诸葛亮正想考校下邓艾所学,突然间,马车再次停了下来。
“六儿,怎么了?”
诸葛亮问时,阿六已经答道:“先生,前边有大队马车,咱们先到边上等等吧。”
诸葛亮甚是好奇,现今南方战火,官道上早没了多少行人,又哪里来的大队马车呢?
他掀起车帘,朝外看去,确实见到长长的马车队伍经过,有一辆车上,恰也有一人掀起车帘,两人看了个对眼。
……
曹植非常的开心,他少有文名,才华横溢,年纪轻轻便闻名文坛,父亲曹操也对他非常满意。
前几日,他与众兄弟一起宴饮,废物大哥曹丕喝醉后透露出要去前线劳军的想法。
按曹丕所言,父亲以武力征伐天下,儿子们谁能去前线,必然得其欣赏。
于是曹植当机立断,组织了一批文人,赶在曹丕之前,让他们随自己南下。
号召一出,响应云集,从者甚众。
最后曹植领着大小文士百余人,加上一些擅长溜须拍马的官员,乘着近二百辆马车,浩浩荡荡的从邺城出发。
他的想法很简单,到了前线,办一场名士大会,大伙儿作一些千古名篇出来,通报全军,让士兵一起欣赏,岂不美哉。
如今父亲主要靠宗亲打天下,亭候的爵位并未定下传承,曹丕不被父亲喜欢,前几日又捅了娄子,正是他表现自己的时候。
父亲若知自己拳拳之心,定会降下恩宠,疏远曹丕。
再一个,南下劳军,也能提升自己在军中威望,丞相主簿杨修是个妙人,与他颇有来往,到时候争取过来,共谋大事。
这样想着,十六岁的他少年得志,开心异常。
他豪饮几口,为即将到来的名士大会提前打起文章腹稿。
车队连成一片,每车旁又有家丁护卫,一路上首位相连一里多。
连发往南方的部队,见了他们,也只能让他们先行,军中校尉多有埋怨。
这车队尾端,有一车又与别的车辆不同,这车华盖大顶,与曹植的辇车相仿。
里边坐的也是曹操的儿子,却不是曹丕,而是环夫人为曹操所生的幼子,年仅十二岁的曹冲。
曹冲轻咳几声,脸现病容。
他的对面,司马懿只坐了半个屁股,见他咳嗽,担心问道:“仓舒如何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