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登基
按礼制,皇帝驾崩是要服孝三年的,但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新君可以日代月,服二十七天。
时至服孝七天,百官上奏请太子登基。
苏黎以服孝为由拒之。
百官再奏,又拒之。
至三天满,百官上奏,苏黎准之。(不是女主做作,是规矩就要三请三推,是规矩做作)
一声令下,礼部为了登基大典跑断腿。
一个月筹备,至三月中旬,举办登基大典。
择宣德十年三月十六日丑时即位。
一、先期,司设监等衙门于华盖殿设御座,于奉天殿设宝座,钦天监设定时鼓。
二、遣官以是日早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三、前一日夕奠后,以即位告几筵,行四拜礼,读祝,再行四拜礼。
四、是日早,苏黎服衮冕于奉天殿丹陛上拜天,行五拜三叩头礼,次诣奉先殿,次诣张皇太后前,次诣凡筵前,次诣母后前,俱行五拜三叩头礼。毕,出御华盖殿。
五、前期,尚宝司设宝案于奉天殿,鸿胪寺设表案于丹陛上,教坊司设中和韶乐、悬而不作,鸿胪寺设诏案,锦衣卫设云盖、云盘于奉天殿内东,别设云盘于承天门上,设云舆于午门外,设宣读案于承天门上、西南向。
六、是日早,鸣钟鼓,锦衣卫设卤簿大驾,文武官员各具朝服,入候丹墀内。上既御华盖殿,鸿胪寺官传旨百官免贺,遂引执事官就次行礼。赞请升殿,上由中门出御奉天殿宝座,锦衣卫鸣鞭,鸿胪寺赞百官行五拜三叩头礼。讫,百官出至承天门外北面俟鸿胪寺请颁诏,翰林院官捧诏授礼部官,由殿左门出,锦衣卫于午门前候捧诏置云盖中,导至承天门开读,行礼如仪。
(摘自明武宗登基实录)
一番流程下来,再分别册立了张皇太后升太皇太后,孙皇后升皇太后,苏黎正式成为了大明的新皇!
属于苏黎的时代来临。
……………………分界线………………
乾清宫
高高的书案后,是略显青稚的苏黎,自登基后,她便搬入了这里,以此为基引领下一个时代。
看着手中的各种资料再结合前世的记忆,苏黎对明朝的现状也有了些了解。
首先是优势:多元化的社会构成,朝廷接受新事物度高,工商业潜力巨大。
这毋庸置疑,毕竟哪怕明末各种天灾人祸,但科技树和经济可没有倒退。
其次便是劣势:不重视商业,荒废兵训,文臣势大,太监摄政危险性高。
当然,这些劣势明初还不是很明显,得一直到明中才彻底显露,没办法,谁让原身这么败家,直接让皇帝的兵权、威望都折进去了。
政治走向:洪武风气最正,后辈贪腐横行。
这个还是可以操作的,毕竟老朱太抠了,定的那点工资养鱼都不够,官员们能不想方设法整点儿灰色收入?
毕竟任谁也不能接受阶级跨越之后还穷的干干净净,仆人要有吧?小妾要有吧?房子要有吧?
人的欲望是没有尽头的,所以苏黎决定从教育入手。
提升福利还是可以考虑的,但从此像大宋一样以举国之力送文人上头乱踩什么的,还是不要想了。
最终,苏黎在军事、商业、教育、吏治上画了红圈。
这四项便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了,苏黎思索许久,逐渐对大明朝有了一些改变的想法。
“还是先强兵吧,有了拳头,改革什么还不是一句话的事。”苏黎拍手定道。
翌日,早朝。
苏黎一身明黄龙袍稳坐其上,沉声道:“英国公何在?”
臣列中英国公张辅立马出列回道:“臣在!”
“朕欲继续之前的兵策,希望能在今年全国落实,此事朕便全权交给英国公了。”苏黎提声道。
英国公立马接令:“臣必不负陛下所托!”
“蹇卿何在?”
“臣在。”
“朕欲建立大明研究院,着召令天下能工巧匠赴京考核,优者选入研究院,研究院内设院长一人位二品,副院二人位三品,能者若干位六品,有特殊贡献者授院士衔位一品。蹇卿可找工部商谈了。”苏黎接着说:
“建址就设东郊那块地了,尽快办妥。”(明朝没丞相了,官只到二品,一品都是虚衔,拿来赏的)
蹇义拱手道:“臣领旨。”
苏黎看了看大殿,还有很多没做的,还有女学,但不能急,她现在还毫无根基,只是受益于明宣宗罢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