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归一
京城
道路上的百姓们虽然行色匆匆,但却满带着笑容,又是一年年关,街上的店铺也陆续挂上了红灯笼,开始售卖年货。
近几年,随着官办工厂的兴起,不少百姓因此而富裕,普通百姓的赚钱方式也不再拘泥于种田和卖苦力,百姓的生活开始走向多元化。
明器厂内,熔炉的高温将屋外的严寒烘散,数千名铁匠光着膀子铸模,成型的铁器再送往下一个工室打磨,最后才送去拼装。
等到试射质检完成后,才会被允许入库封存。
而仓库内囤积的枪支每隔几批入库便会由厂长清点确认后送去军备库中。
再由兵部接手,分发到边境士兵手中。
一切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
东宫
历朝太子居所,位于皇宫东南处,现称为南三所。
故宫里的东宫原指的是慈庆宫,今撷芳殿一带,初曰清宁宫,为太子所居。
清代时在其旧址上修建撷芳殿,现称为南三所。
现在是苏黎的个人研究院。
因为明宣宗不放心苏黎在宫外研究,所以干脆就把东宫给她用了,反正本来就是建给太子用的。
詹事府的人选也全都放手让苏黎自己挑,宫人随便用,要改建就找内宫监。
明宣宗都做到这份上了,苏黎自然不能拒绝,虽然很可惜这片宫殿群,但她研究的都是危险品,这种木质建筑,想想都知道要是着了会有多带劲儿。
苏黎只能重新设计,尽量保持古风的同时,主体全用厚青砖,地面铺大理石,再挑高楼层,扩大建筑的内部实用面积,加设了几扇大窗保证室内采光和通风,建筑群全面铺设排水道,再划出几个功能区,一座古风研究院就设计完成了。
图纸落成当天,改建正式开始。
扒顶、卸梁、拆框架,工人们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没有场地,苏黎的研究也只能暂停了。
*
宣德九年十二月,加急赶送的西北战报才送入京城。
奉天殿内,朝臣们听着战报,不由面露喜色,太好了,自太祖起的遗憾终于是补上一块了。
于是纷纷恭贺道:“恭喜陛下收复西域,全我大明几代之憾!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明宣宗听着,虽是高兴,却未表露,而是沉声道:“朕知道收复西域是大功一件,但北元余孽仍在,我大明还不到歌舞升平的时候!”一番敲打后,才接着道:“西域广阔,本身就为物产丰盛之地且又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所以大明绝不能把这么个金砖扔在那不管,一来,是为了实现大明对亦力把里的诺言,二来,便是我大明需要一个更大的市场,我们的盐糖将使我们无往不利!”
前面已经有了官办工厂,又成功看到了实利,大臣们对于朝廷经商一事早已习以为常。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