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要懂点拳理,所以拳经很重要。学拳不读拳经,犹如外出旅游不研习地图,注定劳而无功。”

“明白了,老师。”

在经得老师的同意,杨毅便将箱子搬回自己的房间,这一箱子书还挺沉的,打底至少有一百斤,如果换成以前拿起来可没这么轻松。

杨毅连夜开始整理,道家的典籍,拳脚兵器等给分开。

拳经是手抄的可以理解,但这印刷版的是什么情况。

有种古街地摊卖秘籍的既视感。

杨毅拿起一本《八卦拳学》的书籍,上面不光写着出版时间,还有售卖价格1.43。

价格是按大洋算吗?

有出版的拳谱就算了,竟然还有报纸!

有些手抄本上,还有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剪贴报,杨毅一看还真是讲解拳术的。

(将拳术发到报纸是真的,民国时部分武术大家,会在报纸上刊登自己的武术理念,不过会刊登的人比较少,当时大部分拳师都不识字,武术传承都是‘口传’,而且当时拳术都是各家立身之本,哪会将自己的本事随便乱传,所以孙宗师在那个年代才显得格外耀眼,甚至都将自己毕生所学都给刊登到报纸上)

真正让杨毅头疼的是拳经的内容,大多数都是以文言文为主。

稍微白话一点的还好,像什么:人得五脏以形成,即由五形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五脏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

这肝呀脾呀可以理解代表着不同寓意,虽然不明白这寓意具体代表有什么作用。

还有一些更离谱,竟然有七律句。

什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丹田’可以理解,‘内功’是啥,指内劲还是真气?这还好,可以猜下,‘哼哈二气’是什么鬼?又动又静,又缓又急的是什么意思?

初读着有种微言大义的感觉,但细细品读几遍怎么有点生搬硬套,甚至故意凑数硬要挤成对仗工整的样子。

一些拳谱也曾经过多次流转,空白处还会有一些注释与自己的见解,因为每个人的笔迹都不一样,后来者通过字迹也能看出。

注释一样还好,有些见解都不尽相同,甚至因为对上一任的注释有异议,在注释后面骂起来了。

更离谱的就是有时一个句子,连着四五人注释都不一样,注完后还要骂一下前面的人。

搁这里玩贴吧盖楼呢,没想到以前的人也挺会玩的。

但这就苦了杨毅,记忆技巧是需要方法的,方法也意味着需要规律。

不说这种独特的文体,旁边注释也肯定要记下的,不管是不是对的,错的也可以借鉴,但就是因为如此,一本两三万字的医典可以轻松记下来,几千字的拳经拳谱愣是一个晚上没背下来。

搞得杨毅第二天都有些精神恍惚,连在走桩时都频繁走神。

老爷子见状直接叫停。

“今天是怎么回事?”

练拳需要心到手到,这状态肯定不行。

杨毅将遇到的情况道出,老爷子听后则‘哈哈’大笑。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