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用了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

把所有的权力,都归于皇帝!

整个大明朝大大小小的事情,在经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简单处理后,都需要经过皇帝的批准,才能正式施行。

当然,这么说太过粗糙了。

因为过多的贪污腐败,朱元璋对于六部尚书,也不信任的缘故。

大明朝还有很多类似都察院,五军都护府,少府等等,直属于皇帝的部门。

每一天,都会有少则两三百,多则四五百的奏疏诞生。

就算朱元璋嫌弃啰嗦,简化过奏疏的长度和内容。

但这等数量下。

光是看完奏疏,都需要大半天!

如果再理解每一份奏疏背后的问题,再想办法去解决它,这还没完,平均每过五天,要关注一次解决的结果。

如果解决了,要看看解决的效果,该赏就赏,该罚就罚。

如果下面还拖拉着没办,那就要找原因,再处理一次。

如此一来,需要的时间,就更多了。

即便是历史上以精力旺盛著称的朱元璋,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也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因此。

从洪武十年左右,朱元璋就开始以培养太子朱标为名,光明正大的偷懒。

太子朱标成了不是丞相的丞相。

不是皇帝的皇帝!

后世,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相信,朱标的英年早逝,很有可能是劳累过度,身体亏空的原因。

但现在!

这份辛苦,终于落到少帝朱允熥的头上了。

……

朱允熥没有强爷胜祖的心思,去跟朱标和朱元璋逞强好胜。

因此!

他决定,继续沿用朱元璋初具规模的内阁和原先归属东宫管辖的属臣。

他们经验丰富,有多年的工作实践,如果有必要,哪怕没有朱允熥,他们也能管理,并且统治整个大明王朝。

朱允熥甚至觉得。

哪怕龙椅上。

坐着一条狗。

只要狗会盖章,大明王朝超过六千万子民,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区别。

……

等到朱允熥把以中书舍人刘三吾为首的内阁成员和部分东宫属臣,召来乾清宫的时候。

这些品级不高的翰林学士,殿阁大学士们,吊着的心,终于舒了一口气。

在朱元璋统治的时代。

他们位卑而权高。

六部尚书可是恨他们恨惨了!因为内阁成员,尽管没有决策权,但是对于六部尚书种种提案,都有建议的权力。

建议某一方面等于否定!

一次两次就算了。

你好,我好,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可次数多了。

这些朱元璋的内阁成员们,难免就跟六部尚书们,起了权力之争!

……

这种权力之争!

对于朱允熥是有利的。

作为皇帝,特别是一位年轻的小皇帝。

能让朱允熥恐惧的。

从来不是某一位,某一家,某一族,或者某一省,某一部的文官。

而是整个文官集团。

一旦整个文官集团集体否定朱允熥,那朱允熥就有可能变成圣旨不出皇宫的傀儡皇帝,继而带来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种反应是极度可怕的!

后果就是连掌管军队的武将们,也瞧不起小皇帝,最终放弃支持朱允熥。

当然。

如果现在就出现这种情况,朱允熥是绝对不会手下留情的。

他会直接血洗整个京城朝堂。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