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禄的心思,旁人自然无从猜透,这位回到家中之后,又修书数封,分别叫家人送走,至于送去何处,里面到底是怎样的筹谋,更是不得而知。

杨渊回到书房里依旧攻书,不过翻过几页《朱子集解》便再也读不下去。

今天这一趟,让杨渊心中重新有了点模糊的念头,原本看不分明的事情渐渐清晰了起来,但是要说有什么腹稿,却是无从谈起。

心里一团乱麻,杨渊便合上书,去后花园那边散散心。

明代的官员们因为有了提前离退这条全新的出路,所以也就有了其他时代官员没有的一个爱好,那就是修园子。后世的拙政园、留园都是在这种风潮下的产物。

杨家当年的那位少宗伯也不例外,他在县城之内起了一处园林,传到杨世禄这一代又多加修缮,后花园内多种白松、翠竹,松香竹影浮动之间,别有一股清幽的意味。

借着这清幽的意味,杨渊忽然心中别有一股兴亡转瞬之间的感觉。

明亡之后,一直到康熙二十四年,全四川只有九万多人口,汉中的人口也一直无法恢复,战争带来的屠杀与破坏将会把这里变成什么模样?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汤显祖这一折《桃花扇·皂罗袍》,哪里是文学创作的夸张,分别是在写一切归为断井颓垣的现实。

而这一等现实,不出意外的话再过十年就会上演。

杨世禄与詹时雨的话像是闪电一样击穿杨渊的心田,他忽然意识到了自己一直不曾抓住的念头到底是什么。

这些人不害怕。

自己是穿越者,虽然历史记得不清,但是自己是深知明王朝即将寿终正寝的。

但是对于杨世禄、詹时雨这些人来说,他们对大明的信心却是从没有动摇过。

明王朝的这二百七十多年是真真正正的饱经风雨。

太宗永乐年间,唐赛儿发起白莲教起义,虽然前后只维持了六十天,但至少为后世的小人书创造了一个题材。

正统年间,土木堡之变,也先统领的蒙古铁骑在百多年后又一次翻越巍峨太行,铁蹄踏在华北大地上。

正德年间,刘六刘七在河北起义,义军长期流动作战,前后维持三年,自河北至江南、湖广皆有其转战之身影,最终还是覆灭。

嘉靖年间,俺答的铁骑环绕着北京的城墙,倭寇的踪迹在江南时隐时现。

大明朝都跨过去了。

在杨世禄和詹时雨眼里,他们的大明朝是不会覆灭的。

洪太和东虏不过是破了一次口而已,这事当年俺答难道没做到过吗?

高迎祥、李自成他们又算什么东西,当年刘六刘七在武昌饮马长江,不也转手覆灭了吗?

大明,天下无敌。

杨渊努力让自己沉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想法。

自己把希望寄托在杨世禄、詹时雨身上,这根本就是错误的。

如果杨世禄和詹时雨们靠得住,那明朝会灭亡吗?

明王朝就是在杨世禄们与詹时雨们之间“高明”的博弈里一点点走向死亡的。

自己必须做点什么,绝不能再指望别人了。

杨渊皱紧眉头仔细思索,耳边忽然听得一阵阵细碎的声音,向着声音来源的方向一看,却看见另一边竹影摇动。

有人么?

杨渊按捺下心思,缓步向竹林走过去。

时以近秋,汉中气候有类江南之处,竹子并未泛黄,依旧青劲喜人,杨渊透过小臂粗细的竹竿,看见竹林里面有个小小的身影,蹲在那里不知道在干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