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了药材之后,每个村民都分到了银子。真金白银到手,人人都癫狂起来。

村民们纷纷跑去镇上,大肆购物,短短两天时间,稻香村的村民就在枫叶镇花了上千两银子,弄得整个枫叶镇的商铺老板都傻了,寻思着稻香村的泥腿子们是发了什么邪财,一夜之间居然变得这么舍得。

不过这样的日子仅仅持续了两三天,家里房子翻修的翻修,家具新做的新做,大量平时舍不得吃的肉类买回来,钱花得差不多,该享受也享受,就开始琢磨起下一笔财来。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陡然暴富,腰里有了钱,没人还想过穷日子。

大家很快想起了陈小暮,又开始鼓噪起来,纷纷上门催促他继续上山采药。

这天一大早,几十个村民就聚集在王武家门口,希望他再次启程,把药材找好之后,尽早把第二次唱衣会开起来。

看着村民们现在发了财,有田不种,连仙田那边也不去上工,整日想着采药赚大钱,陈小暮倒是忽然理解了六叔公更深层次的意思。

人这种生物,如果突然有一天,可以不劳而获,那么绝大部分人,一定会选择心安理得的接受。

活在这世上很累。

所以及时行乐,能享受就享受,反倒成了很多人的标准。

有人觉得,光是生存下去,就已经很艰难了,更别说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

所以很多年轻人,整天想着被富婆包养,或者一夜暴富。

更有甚者,自暴自弃,不工作,不努力,整日在家啃老,让父母赡养自己。

令人诧异的是。

这种想法,居然变成主流意识。

啃老族日益壮大,年轻人整日消沉,不思进取,只想着一夜暴富而不走正道。

这种三观,难道是对的吗?

很多人没有去想过,成功人士为什么会成功?

因为他们曾经打拼过,为此付出过汗水和努力,才换来今天的财富。

你连去打拼的勇气都没有,只知道整日幻想,不去钻营,不去成长,不去努力,哪里来的明日收获成功的果实?

有耕耘才有收获,这才是千百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正道的光!

陈小暮本来想说教一下,让村民们不要整天想着发财的梦,踏踏实实种田,脚踏实地一点就挺好。

不过转念一想,跟村民们说这些好像没什么用。

因为或许在他们看来,上山挖药,本身就代表了他们的努力。

我上山了,劳作了,凭什么说我不努力?

至少比那些成天在家幻想着一夜暴富的人强多了吧。

仔细想想。

貌似是这个道理。

站在这一点上,很难说服他们。

陈小暮思索了一会儿。

要不跟他们聊聊王家老祖宗留下的知足常乐的典故?

可又一想,还是不行。

象齿焚身的道理,就算告诉他们,恐怕也不会有人去听。

财帛动人心,牵扯到利益相关,就算是现代社会,接受了信息大爆炸,考上了一流大学,拥有高素质的精英人士,也很难做到富贵如浮云。

社会上每天为了钱财,勾心斗角,一毛不拔的人多了去了,也没看到他们懂什么知足常乐的道理。

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如云烟,只有像六叔公这样充满智慧的老人,或者像马爸爸那样拥有钞能力的人,才会明白。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药材都是山里长的,别人可以挖了卖钱,凭什么我就不能挖了卖钱?

钱多了,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为什么会变成一件坏事?

他们不会去想,钱多了,就会被人觊觎。

一旦你没有实力守住,下场就只有人被杀死,钱财被抢走这一条路可走。

因此和没什么见识的村民,很难告诫他们要知足本分。

想到这里,陈小暮思索再三,决定用别的方式好好和村民们聊聊。

他说道:“今天就不上山采药了。”

有村民不解道:“为什么?”

“对啊,漫山遍野都是药材,就等着我们去挖,干嘛不去?”

“大家伙都在等着呢,这次家家户户也就分了那么十几二十两银子,哪里够用。”

“小暮兄弟,快出发吧,东西都准备好了。”

村民纷纷催促起来。

看着大家满脸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亢奋神情,陈小暮十分痛心。

这才多久,大家就都腐化堕落了。

田不种了吗?

村子不发展了吗?

本本分分当个农民不好吗?

陈小暮高声说道:“大家安静,听我说。”

纷扰的声音逐渐安静下来,二十多个村民围在王武家院前,等着陈小暮说话。

见大家不再说话,陈小暮才晓之以理道:“大家听我说,不是不采药,而是要慢慢采,不能天天采。”

“大家要知道一个成语道理,杀鸡取卵,鸡死了,以后就没有鸡蛋吃了。”

“山里的药材也是一样,一次性把药材采光,以后就没有药了。这样的财富,是长久不了的。”

“所以要可持续发展,采完一批,放养一批,未来才能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笔可贵的财富。”

说完之后,陈小暮插着腰自信满满地环视一圈。

这是在用竭泽而渔的故事来告诉他们,不要短视,要有长远目光,不能只看眼前利益。

相比于告诉村民们知足的大道理,还不如从微小的道理讲起。

他相信,这么通俗易懂的说法,大家应该会明白,也会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