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就不敢当了,不过是山野村夫的一家之言,若是贤弟觉得有用,那就对世间的百姓多一点仁爱之心,让这天下的百姓生活好一点,也不枉今日相逢一场。”吴为见李廷栋气度不凡,当下委婉的劝说道。

“惭愧惭愧,吴兄的好意小弟一定谨记,实不相瞒,小弟今年侥幸得中之后外放至太和担任知县一职,不日就要离京赴任,如今是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啊。”如今的李廷栋不过二十出头,却被授予知县一职,放在四百年后那就是就是让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去担任县高官兼县长,简直不可想象。虽然李廷栋心里有些想法,但还是没有底想听听别人的意见。

“看在今日这顿酒的份上,那我送你十二个字‘持身以正、秉心以公、行有所止’,县令乃是代天子守牧一方,与那平民老百姓面对面打交道,俯首之间皆是代表朝廷威仪,唯有持身以正才不会授人以柄,落人口实。”

“一县之内以县令为尊,生杀大权集于一身,权力容易让人迷失,唯有秉心以公,谋全局而不谋私利,方能震慑底下的宵小之辈,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就是行有所止,既然身为县令,必然要面对朝廷下派的各项赋税徭役,若一味的为提高政绩压榨治下百姓的民力,如同竭泽而渔必然是民怨沸天只会适得其反,但若是过于宽松,则治下百姓对朝廷对你则无敬畏之心,百姓易生倦怠之心。”

“行有所止是万事得有一个度,这个度最难把握也最考验人心,需要你慢慢去领悟。”吴为见李廷栋是真心请教,也就真心指点他一二。

“吴兄,今日这酒钱花的值啊,一字千金,一字千金啊。”李廷栋听完此番话语,心中困惑着实消散不少,对吴为这人是更加的好奇了。听此人话语,他不光饱读诗书,对《金瓶梅》的理解更是超出了这个时代,而且他还对官场那一套东西也很是熟悉,实在是李廷栋在大明朝遇到的顶尖人物。

“不知吴兄可否告诉我家住何方,来日有空我好登门拜访。”李廷栋是真心想交这个朋友,故而试探着问道。

“江湖散淡之人,居无定所,李兄在太和担任知县,哪天我路过太和一定过来跟你讨一杯酒喝。”原来这吴为才华横溢,早年间也曾中过秀才,不过因为一些不可言说的原因无法在科举上再进一步,后来得遇名师为求心中大道,对科举一途更是绝了心思,半年前他觉得自己的学问实在毫无进展,恩师建议他走出书斋,到这红尘世界历练一番,说不定能解开心中疑惑,这才有了书店的相逢。

“那一言为定,不过以先生的才华如此蹉跎岂不太过可惜,我倒是有个小小的建议,不知吴兄愿意听否。”如此良才,可遇不可求,既然遇到了就不可错过,沉思片刻之后,李廷栋鼓起勇气问道。

“愿闻其详。”吴为不置可否的回道。

“我马上要去太和上任了,府中还缺少一个师爷,不知吴兄可否屈尊去试一试?”李廷栋诚恳的问道。

“哈哈哈,刚才那十二个字足以抵偿这顿酒钱,如今你还要将我这个人给诓了去,贤弟可是太贪心了啊。”吴为哈哈笑道。

“非我贪心,实在是仰慕吴兄心中所学,平日里想和吴兄多多请教。”李廷栋真心说道。

“据说那徐渭隐居在绍兴城内,而胡宗宪升任浙江巡抚主持剿除倭寇事宜,这胡宗宪久闻徐渭大名,想请那徐渭出山到自己的帐下担任幕僚一职,为自己的抗倭事宜出谋划策。可徐渭为人清高对于胡宗宪的数次相邀是置之不理,那胡宗宪非但不恼反而是多次登门拜访,徐渭被胡宗宪扰的烦了,就问了胡宗宪三个问题。”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其一是以文制武,外行指挥内行,临场指挥的将领要受到文官节制,所有军事行动都要征得文官许可,但是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若无战场临机决断的权力,这仗如何能胜。其二是卫所疲惫,大明号称百万军队,却无一个可战之兵,军户沦为军头奴仆,军田沦为个人私产,无兵如何能胜,其三是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白花花的银子,可户部没有一两银子是用来抗倭的,无钱如何能胜。”

“问完这三个问题,徐渭对胡宗宪说,如果你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那我随时到你府上报道。这三个问题,胡宗宪苦思半个月,方才向徐渭给出了一个满意的答复。”吴为没有当面拒绝李廷栋,而是讲了一段陈年往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