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带着五百名穿着灰色军服的士兵,走在赶往高家庄的路上。

队伍虽然不是很整齐却极有朝气,士兵们的眼里都充满了对未来希望和向往。

仿佛和前些天那些麻木不仁衣衫褴褛的穷苦百姓是两个世界的人。

这五百都是最早随李清起义的老兵,虽然训练也没有多久,不过因为军中教员普及的原因,士兵思想比新加入的士兵进步许多。

这五百人已经知道是为自己所战,为自己的子孙后代而战,为天下百姓的幸福而战。而不是单纯的当兵拿钱,混日子。

可能在有些现代人看来为了所谓的理想,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付出生命极其可笑的。

然而对于这些生活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穷苦百姓,哪怕是一点的希望他们都能迸发出改变整个世界的力量。

何况,李清于他们而言并不是落水以后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玄帝之子”“汉王”是拯救他们的救世主,是他们的指路明灯。是给他们带来光明和希望的人。

为何历朝历代起义者多依靠邪教迷信起事,就是因为在装备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一只有信仰的军队绝不是靠那些吃兵血混日子的封建军队所能抵挡的。

李清曾经也考虑过是否用邪教之类来洗脑普通民众,可是总结了那些起义失败的经验。

觉得邪教固然能欺骗的了那些不识字的无知百姓,可是那些精英却不会相信这些的。而且教会统治容易产生教条主义,对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不利。

而一个国家的建设,离不开那些有智慧有胆识的精英。

这里说的精英并不是明朝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而且指那些从战斗中脱颖而出的军事人才,有创造能力工匠,还有方方面面的精英。

所谓只有背叛自己阶级的人,没有背叛自己阶级的阶级。李清的政权和地主固然处于你死我活的对立形态。

但是有些小地主和读书人,并不会对李清的政策有敌意。反而会加入李清,为建设大汉做贡献。

大明的读书人并不都是男盗女娼忘恩负义之辈,多是进入官场这个大染缸才变得这么卑鄙无耻。

有些书生还是有救国救民的思想的,只是思想过于幼稚不知道怎么报效国家,拯救穷苦百姓。而李清要做的就是引导这些人走上正确的道路,带领他们建设一个全新的大汉王朝。

不多久,李清带着军队就来到了高老庄附近。

还没到高老庄,远远的就看到一群穿着灰色军服手持刀剑的士兵和一群穿着杂乱无章衣服有的手持大刀有的手持锄头,镰刀,爪勾子的百姓对峙着。

看到李清带着五百军队前来,那群百姓似乎有喧闹了起来,不过转瞬声音又消失了,似乎是被某个人强压了下来。

李清带着军队缓缓前进,待到高老庄时两支军队如水流汇合一般瞬间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吴兴匆忙上前拱手拜道:“将军赎罪,高老庄高员外纠集百姓,属下不敢强攻,怕伤了百姓性命。属下不敢擅专,还请将军示下”

李清脸上挂着悲悯的笑容,对吴兴说道:“吴千夫长爱护百姓,不肯伤及无辜,我大汉治下有这样的军官我高兴都来不及,怎么会怪罪你呢”

吴兴抬起头感激的回道:“将军仁义无双,属下敬佩不已。接下来的战斗还请将军大人指挥”,大汉军中条例,非部队溃散同一支部队军职高者自动获得指挥权,而李清为最高领导者,可以指挥大汉所有的军队。

李清看向高家庄的的一帮村民,良久才回道:“那接下来就由我来指挥吧。”

“众将士听令,将高老庄四面合围”李清接过指挥权后,立马就下了命令。

“遵命”众人齐声回道。

高老庄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庄,并没有城墙之类的防御措施,高家庄的众百姓只是在朱刚烈的带领下依托村口的几个茅草屋防御士兵。

说是防御,只是吴兴当时没有下定决心进攻而已,不然别说是一个朱刚烈,就算真的是天蓬元帅下凡,吴兴也能杀给你看。

随着李清的命令,穿着灰色军服的士兵如江河分流般迅速分成四股,其中李清所在有四百名士兵,庄子其他各个方向各两百人,将小小的村庄紧紧包围住。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