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家左边是单间,住的是一对刚结婚没多久的小夫妻,男的在货运上工作,是个小头头,女的在曹铭花老家城市站台做领乘客进站的工作,并不天天在家。右边也是和曹家一样的军嫂,回家搬家了,没见回来。
下午,班长通知曹铭花去一趟教务处,在教务处碰到同样来的张潮。教务处老师说,“学期现在是上一半了,交一半杂费,学费要交全部,学费包括书和本子。杂费父母要是铁路职工,让部门开一个条过来,就不用自己交了,学费要自己交,老家的书一样的话,可以减去书费”。张潮心疼钱,“都马上要期末了,我不用要书本了吧”,曹铭花瞪了他一眼,张潮立马不说了。
曹铭花的课本和老家一样,课程是国文,数学,写字,画画,音乐,体育。张潮的书和老家不一样,课程是国文,数学,地理,历史,画画,体育,音乐。周一到周六上课,周日休息。
铁路学校的小学初中和曹铭花老家的不一样,铁路学校确切的说是旧制小学。这时候旧学制,小学分低级小学和高级小学,中学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绿洲市只有一所中学,绿洲中学只有高级中学。而张潮拿的初中转学证明,是中学转学证明,可以去市区直接上初级中学,绿洲没有初级中学,高级小学毕业直接上高级中学,高级中学是以后的高中。曹铭花上辈子只上到四年级,并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小学中学和后来不一样。低级小学上四年,高级小学上两年。
1951年到1953年,学校学制在经历改革,改的比较混乱。就像曹铭花老家,堂姑比较先进的使用5年制小学的标准,老家所在的地区是省会,堂姑师范毕业,办学就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而铁路局所在绿洲,由于是铁路枢纽,1953年2月才刚刚有县转市。改市时间非常短,市区只有一所高级中学,曹铭花不懂,不过也算是误打误撞的让张潮上了高级小学。
刚刚县转市的新兴城市,什么制度都没有强化巩固。学校现在尽管是整个铁路局的学校,但上学的孩子不多。铁路学校学制还是旧的小学学制。
曹铭花所在的低级小学一年级有三个班,一班不到四十人。张潮所在的高级小学有两个班,一班也是三十多个孩子。一般人家,孩子上了低级小学能认识字,就不再上学了,铁路系统工作机会多,很轻易就能找到活。
生活进入正规,曹妈去上班换了车组,鉴于曹妈之前的“正”字记数正好赶上全国推行的扫盲运动,又是军属身份,曹妈被调入先进车组。
曹铭花从重生以来都在教曹妈认字,曹妈工作之前,名字和大写的数字,以及阿拉伯数字都是认识的,但写的不熟练。之前主要是让曹妈认钱,歪打正着的适合曹妈在餐车工作,曹妈在餐厅每天收钱,学习动力更实足。
曹铭花又给曹妈准备了小本子,专门用来识字,上辈子曹铭花并没有学会汉语拼音,只好一个字一个字的画图教曹妈。画一个曹妈能辨别的图,图下是字。没想到这样的学习方法,又让曹妈火了一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