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清安慰黛玉道:“没有的事。只是明年,要抽空去金陵、苏州几个月。还要回来的,就算要回长安自然带妹妹一起去。”

黛玉脸上挂着泪说道:“你莫要哄我,你去了就不回来了。”

接着又伤心起来。

濯清继续安慰道:“我还没跟先生学好呢,现在回长安去,怕不是要交白卷的。再说我家院子可大了,别说你一个人去,你们全家都搬去,也住得下。”

黛玉这才止住了悲声,白了一眼濯清,说道:“你反正皮厚的像熊猫,交白卷自然是不怕的。”

忽的又想起什么,竟破涕为笑了。

濯清见她好了,出去牵来了马,驼着黛玉在园里溜达几圈。

马上颠簸,黛玉一会叫,一会笑。拉着缰绳的濯清,则不时回头看看。

黛玉发现后顿时羞赧,低头不语了。

梅雨季节来临,阴雨连绵。

黛玉在房间里烦闷,便撑了油纸伞,打算去后院草庐找濯清。

雪雁连忙拦住:“姑娘,雨这么大,就莫要出去了。”

黛玉说:“再这么闷着,我都要发霉了,我去看看哥哥在作甚么?”

雪雁只得也撑把伞,领着黛玉往草庐走来。

正看到濯清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出得草庐来。

黛玉不觉笑了:“那里来的渔翁!”

濯清说道:“本来正打算送一套给你去,可巧你来了。”

说完转身又进了草庐。

濯清说道:“我让人做了两套,怕你下雨不方便出门,打伞又不周全,裤袜总会湿。”

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

黛玉看濯清脱了蓑衣,里面只穿半旧灰绫短袄,系着灰汗巾子,膝下露出青色绸裤子,底下是绵纱袜子,靸著牛皮短靴。

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干净。”

濯清笑道:“等到冬天,我穿这身独钓寒江雪去,妹妹就站那看着吹吹北风。”

黛玉啐了他一口。

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寻常市卖的,十分细致轻巧,因说道:“是什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像那刺猬似的。”

濯清道:“这是蓑草编的,做成鱼鳞状的,就很贴身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

黛玉笑道:“我不要它。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濯清的话相连,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装咳嗽。

濯清体贴黛玉,并未趁机取笑,装作浑然不觉。

濯清对黛玉说道:“我母亲故乡是海边的,曾教我一首俚歌,叫《渔家姑娘在海边》,我唱给你听。”

濯清哼唱了一遍,又用笛子吹奏一遍,那笛声和着屋外的雨声,飘到很远很远。

黛玉主仆二人都听入迷了。

良久,黛玉才说道:“那今儿我也扮一回渔家姑娘。”

说罢,拿了那箬笠,让雪雁捧着蓑衣回院去了。

……

这日,有老仆人来找,说郑先生有请,先生故交要见濯清,让现在去天宁寺寻他们。

来到天宁寺,只见郑先生对面,一位四十左右的中年人,不修边幅,潇洒不羁的跨坐在石凳上,手里拿一把蒲扇,显得特立独行。

郑里庵笑道:“湘莲,来见过这位瘿瓢子,这位黄名盛,字恭懋,乃我的挚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